?
胡蝶:原名胡瑞華,1908年3月23日出生于上海。祖籍廣東。出生時她父親在京奉鐵路上任職,全家隨父親在外地生活。9歲那年回廣州市。她進了廣州培道學(xué)校讀書,在廣州市度過整個少年時期。1924年,16歲的胡瑞華隨家人從廣州遷回上海。由于她從小愛好戲劇藝術(shù), 20世紀20年代進入影壇, 橫跨了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主演的影片達一百多部。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影壇上紅極一時的電影名星,1933年,在上海新聞界人士發(fā)起的女明星競選中,蝴蝶被選為“電影皇后”。相繼在友聯(lián)、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火燒紅蓮寺》等影片,并出演中國第一部臘盤配音片《歌女紅牡丹》。30年代,胡蝶海曾主演了《狂流》,《脂粉市場》等左翼影片,在當時引起極大反響。從影時間長達40多年,她出演的角色包括婆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等,她曾參加中國電影代表團出席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并隨團赴德、法、英、意等國電影界考察。抗戰(zhàn)勝利后赴香港。1967年息影,定居加拿大。晚年改名潘寶娟(胡蝶幼時乳名胡寶娟,后與潘有聲結(jié)婚,此名由此而來)。1989年4月23日在加拿大逝世 ![]() ? ![]() ? ![]() ? ![]() ? 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胡蝶全家從虹口北四川路的余慶坊,搬遷到西區(qū)巨籟達路(今巨鹿路)光華里13號居住,這是一幢雙開間的西式里弄洋房。 ![]() ? ![]() ? 1933年11月23日,胡蝶和潘有聲在九江路江西路口的圣三一堂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他們把新房設(shè)在了亨利路(現(xiàn)新樂路)上的永利邨29號。這是一條鬧中取靜、環(huán)境幽雅的弄堂,胡蝶所住的29號.是坐落于這在條弄堂的盡頭。 ![]() ? 在新樂路襄陽路口有一座非常漂亮的俄羅斯東正教堂。 ![]() ? 1943年軍統(tǒng)特務(wù)頭子戴笠依仗權(quán)勢霸占胡蝶3年,在這3年囚居的日子里,胡蝶被迫離開了她的兩大所愛,她的丈夫潘有聲和她的電影事業(yè)。上海新華路483號原造紙大王金潤癢的房產(chǎn)成了軍統(tǒng)戴笠與胡蝶的居所。這是一幢現(xiàn)代式三層平屋頂鋼筋混凝土混合建筑,平面有4個開間。建筑立面水平線條流暢,大玻璃窗、鋼門、鋼窗,立面簡潔,無煩瑣的裝飾。整個建筑的立面由圓弧及平直線組成,底層有客廳、書房、餐廳、廚房、衛(wèi)浴等房間,樓上為臥室,以及半圓形陽光室、書房等。直到1946年戴笠飛機失事,一命嗚呼,胡蝶才重獲自由,夫妻團聚。 ![]() ? 建于民國時期的新樂路100弄,舊名永利邨,有著一個遠近聞名的雅號叫“影人村”。這兒除了胡蝶曾居住過,還曾經(jīng)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影帝”高占非、“影后”張熾云的居住地。這是一條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樓,毗連式新式里弄住宅。 ![]() ? ![]() ? 張織云:(1904~1970)原名張阿善(阿喜),廣東番禺(今廣州)人,幼年移居上海, 1923年考入上海大中華影片公司,主演無聲片《人心》、《戰(zhàn)功》。1925年轉(zhuǎn)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可憐的閨女》、《新人的家庭》、《空谷蘭》等,是中國默片時代女明星之一。在1926年舉行的電影皇后評選中,張織云以2146票力壓其他11名候選人,成為中國第一位“影后”。 1927年隨唐季珊去美國結(jié)婚,后被拋棄,1935年主演代表作《新桃花扇》后移居香港。曾參加粵語片的拍攝,后生活潦倒,曾沿街乞討,70年代在香港去世。 ![]() ? 新樂路100弄8號住宅,是張織云在滬的舊居。 ![]() ? 高占非(1904~1969):原名高執(zhí)歐,天津人。從小酷愛戲劇電影,曾求讀于保定軍官學(xué)校。1923年,他棄軍從藝,南來上海,進入上海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任演員。由于他體格魁梧,又認真好學(xué),1928年后在新人、耐梅等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小偵探》 和《奇女子》而知名。30年代,他先后在明星、聯(lián)華、藝華、天一、新華等影片公司任演員,拍攝各類影片。左翼電影運動興起后,他備受鼓舞,欣然投入,相繼在《一剪梅》、《 銀漢雙星》、《天明》、《都會的早晨》、《香雪海》、《船家女》 、《劫后桃花》等影片中擔(dān)任主要角色,博得觀眾好評。1934年,《電聲周刊》發(fā)起“中國電影明星選舉”。經(jīng)過歷時三個月的投票角逐,高占非的票數(shù)遙遙領(lǐng)先,登上了“影帝”寶座。高占非一生,共參加拍攝影片近百部。后赴香港,1951年,“大光明”制片公司遷往上海,高占非拍攝了《方珍珠》與《和平鴿》之后,就實行“公私合營”,并入了“聯(lián)影”。不久,高占非終于告別了馳騁二十多年的攝影場,和友人合辦了一家小企業(yè)——消防器材廠。 1964年滿花甲的高占非退休了。兩年之后,一場“浩劫”從天而降,當時高占非雖然已是一位與世無爭的老人;但是他的“行伍”出身,他的“附逆”歷史,他的“資方”身份,無疑都是需要接受無休無止的審查和批判。1969年12月26日,高占非悄悄地告別了人間…… ![]() ? 新樂路100弄16號住宅曾經(jīng)是高占非、高倩萍夫婦舊居。 ![]() ? 阮玲玉:(1910——1935),中國早期影星,廣東中山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為當工人的父親早逝,孩童時代就隨母為人幫傭。母親節(jié)衣縮食,讓她上學(xué)讀書,就讀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學(xué)。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yǎng)母親,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處女作《掛名夫妻》,從此踏入影壇。之后,相繼在“明星”、“大中華百合”公司主演近20部影片, 1930年進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主演該公司創(chuàng)業(yè)作《故都春夢》,扮演妓女燕燕獲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此后,她在《野草閑花》、《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神《新女性》、等一系列影片中擔(dān)任主角,在這批暴露社會黑暗,表現(xiàn)下層勞苦群眾生活的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各種飽受苦難的中國婦女形象。 ![]() ? ![]() ![]() ? ![]() ? ![]() ? 代表作有《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婦人》、《歌場春色》、《姊妹花》《盲孤女》、《真假千金》等影片。與張織云、楊耐梅、王漢倫一起被評為上海灘1926年四大女明星,與其他三人相比,她以戲路廣著稱,既能演狐媚角色,也能演悲劇女性。后來常演老年角色,素有“小老太婆”之稱。 ![]() ? 解放后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新中國成立后,息影十年的宣景琳在上海電影制片廠拍了《家》、《長虹號起義》、《三八河邊》等片。1964年所拍的《家庭問題》是她最后的一部片子。1992年1月22日逝世。比起同時代其他女藝人,她藝齡最長、壽命也最長。 宣景琳在上海的寓所在膠州路148弄3號。 ![]() ? ![]() ? ![]() ? ? 梅蘭芳(1894~1961),出生于京劇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員,11歲登臺,他刻苦鉆研不斷實踐,繼承并發(fā)展了京劇傳統(tǒng)藝術(shù),形成風(fēng)格獨具的“梅派”,成為四大名旦之首。代表戲京劇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園驚夢》等。所著論文編為《梅蘭芳文集》,演出劇目編為《梅蘭芳演出劇本選集》。梅派藝術(shù)傳人有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梅蘭芳先生在促進我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shù)的先驅(qū)。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lián)進行演出,獲得盛譽,并榮獲美國波摩那學(xué)院和南加州大學(xué)的榮譽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抗戰(zhàn)期間蓄須明志,拒絕演出,靠寫字賣畫為生。解放后歷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以65歲高齡,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戲《穆桂英掛帥》。1961年8月8日因心臟病發(fā)作,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 ? ![]() ? 梅蘭芳故居位于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1932年梅蘭芳從北京遷居上海后就住在這里,一直住到1938年,1942年從香港回來后繼續(xù)在此居住,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回到北京。這里是一棟四層西班牙式花園洋房,被稱為“梅華詩屋”。在這屋里梅蘭芳接待了查理.卓別林夫婦和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 在思南路居住期間,梅蘭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戲,來激勵國人的抗日熱情。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梅蘭芳罷歌罷舞,息影舞臺。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他從此杜門謝客,深居簡出,多次想盡辦法拒絕日本當局和日偽政府的邀請。 ![]() ? ![]() ? 周信芳:祖籍浙江慈城,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蘇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區(qū)),周信芳出身藝人家庭。他六歲拜陳長興為師,七歲登臺,十三歲就成為戲班中的主角,到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在北京搭入“喜連成”科班,曾與梅蘭芳同臺演出。從這時起,他將七歲登臺始用的“七齡童”藝名,改為“麒麟童”。“麒麟童”這個名字一直屹立在京劇劇壇上,他作為京劇麒派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受到廣大觀眾的贊賞。是我國卓越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周信芳不但精通表演藝術(shù),而且是編、導(dǎo)、演全才。周信芳擅長演出的劇目有《徐策跑城》、《烏龍院》、《蕭河月下追韓信》、《四進士》、《掃松下書》、《斬經(jīng)堂》、《清風(fēng)亭》、《坐樓殺惜》、《義責(zé)王魁》、《打嚴嵩》等。1949年9月周信芳應(yīng)邀赴京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先后任上海軍管會文化局戲曲改進處處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分會主席等職。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文革”中,周信芳身心遭到嚴重的折磨與摧殘,于1975年3月8日含冤逝世。 ![]() ? 周信芳的居所在長樂路788號。 ![]() ? ![]() ? ![]() ? 上海京劇院的院子里有周信芳的雕像。 ![]() ? 俞振飛:(1902.7.15—1993.7.17),男,1902年7月15日原籍江蘇松江(今屬上海市),生于蘇州義巷。京劇、昆曲表演藝術(shù)家,工小生。他6歲從父習(xí)曲,14歲起先后拜沈錫卿、沈月泉等名師學(xué)藝,能昆曲戲200余折。1914年首次登臺,1920年學(xué)京劇,演小生,得蔣硯香傳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19歲正式登臺。1923年程硯秋赴滬演出,特邀其合作頗獲好評。1930年北上,經(jīng)程硯秋介紹拜程繼先為師,正式下海為專業(yè)演員。與程硯秋合作六年間,譽滿京、津、滬、寧、渝等各大城市。1941年應(yīng)聘赴滬,后定居上海。曾與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張君秋、黃桂秋、、等諸多名家同臺合作。1955年和1959年與梅蘭芳先后拍攝了《斷橋》和《游園驚夢》的彩色藝術(shù)影片。俞振飛學(xué)識淵博,能詩善畫,其表演儒雅優(yōu)美,倜儻不群,擅演冠生、巾生、窮生、雉尾生等角色,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風(fēng)格最為突出,極富書卷氣。俞振飛天賦佳嗓,大小嗓運用自如。演唱注重字、音、氣、節(jié),精研音韻口法,講究吞吐虛實,發(fā)展了“俞派”唱法。他擅長演出的劇目,昆曲有《牡丹亭》、《長生殿》、《太白醉寫》、《墻頭馬上》、《游園驚夢》、《琴挑》、《斷橋》等等;京劇有《群英會》、《奇雙會》、《玉堂春》、《春秋配》、《監(jiān)酒令》等。1958年曾參加中國藝術(shù)代表團赴英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等國演出昆曲《百花贈劍》80余場。俞振飛曾任上海市戲曲學(xué)校校長、上海昆劇團團長、上海京劇院院長和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俞振飛的第三任妻子為京劇旦角演員言慧珠。1993年7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 ? 俞振飛上海的住所在五原路258號一幢9層的名為“自由公寓”里。 ![]() ? 言慧珠:(1919-1966年)蒙族,祖籍北京,著名京劇旦角演員。其父是民初京劇四大須生之一的言菊朋。12歲從姜順仙、程玉菁等學(xué)藝,1935年登臺初演《扈家莊》,后相繼在上海、天津演出,1943年拜梅蘭芳為師。得梅蘭芳真?zhèn)鞯牡茏又挥欣钍婪寂c她二人;代表作品有《西施》、《太真外傳》、《生死恨》、《春香傳》、《霸王別姬》、《鳳還巢》、《墻頭馬上》等劇。 1949年上海解放后,言慧珠成立“言劇團”并購置了華山路名貴洋房“華園”。1954年被分派到北京京劇四團,備受排擠。1955年3月初,言慧珠服安眠藥自殺,被救活。1956年5月加入上海京劇院。1957年調(diào)任上海市戲曲學(xué)校副校長,當時俞振飛任校長。1960年言慧珠與俞振飛在上海結(jié)婚,婚后住在華園。藝術(shù)上,言慧珠與俞振飛珠聯(lián)璧合,開創(chuàng)了近代昆劇舞臺上生旦絕配的最佳組合,他們合作排演了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墻頭馬上》,更帶著合作的《百花贈劍》訪問歐洲各國長達半年之久,所到之處無不大受歡迎。1964年底,言慧珠飾演《沙家浜》中的阿慶嫂。1966年文革中被安排打掃廁所,飽受批斗、凌辱之苦。9月1日—2日,住所華園被抄家,紅衛(wèi)兵開墻破地,家里的設(shè)施被嚴重破壞。搜出言慧珠積蓄多年的財產(chǎn),包括幾十枚鉆戒、翡翠、美元、十八斤金條、六萬元存折,9月10日晚,言慧珠將十歲的兒子言清卿托付給俞振飛后,在衛(wèi)生間用一條演出《天女散花》時使用過的白綾懸梁自盡,含恨離世。打倒“四人幫”后,為言慧珠舉行平反追悼會。 ![]() ? 言慧珠和俞振飛所住的華園在華山路1006弄11號。 ![]() ? ![]() ? ? 童芷苓:(1922~1995),京劇女演員,工旦。原籍江西省南昌市,生于天津。童芷苓與其兄弟姐妹童祥苓、童壽苓、童葆苓一起組成“童家班”,揚名京劇界。她師從梅蘭芳、荀慧生、兼學(xué)程硯秋、尚小云,再經(jīng)過通天教主王瑤卿的點撥,在藝術(shù)上打下深厚基礎(chǔ)。其代表劇目有《紅娘》、《金玉奴》、《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武則天》、《尤三姐》、《姑嫂英雄》、《鐵弓緣》、《釵頭鳳》等。童芷苓戲路極寬,不拘成規(guī),表演細膩,善于刻畫人物。除演出京劇外,先后參加拍攝電影故事片多部,如《夜店》、《傲雷·一蘭》、《粉墨箏琶》、《女大亨》、《太太問題》、《
? 童芷苓晚年隨女兒移居美國,因患癌癥,1995年7月病逝于美國。 ? 童祥苓:1935年出生,京劇演員,工老生。江西南昌市人,自幼酷愛京劇,8歲學(xué)戲,先后向劉盛通、雷喜福、錢寶森等學(xué)藝,多演(余)(叔巖)派戲。后又拜馬連良、周信芳為師,余、馬、麒各派劇目均能演出。童祥苓文武兼?zhèn)洌莩挥许嵨叮龉氈拢朴诳坍嬋宋铩I醚輨∧坑小洱堷P呈祥》、《桑園會》、《群英會》及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等。在《群英會·借東風(fēng)·華容道》中前飾魯肅,中飾孔明,后飾關(guān)羽;在《龍鳳呈祥》中前飾喬玄,后飾魯肅,不同人物的表演各具特色。“文革”中,京劇《智取威虎山》唱遍大江南北,成就了童祥苓事業(yè)上的輝煌,塑造一代英雄楊子榮,是童祥苓京劇職業(yè)生涯中最為閃亮的部分,因為姐姐童芷苓的緣故,也為他帶來寵辱交加的一生。童祥苓的夫人張南云也是京劇演員,而且還是梅蘭芳的弟子。但那個特殊的年代也耽誤了童祥苓兩個兒子的學(xué)業(yè)。大兒子13歲當兵,轉(zhuǎn)業(yè)后進了工廠,后來工廠破產(chǎn),他被迫下崗;小兒子一心想學(xué)戲,可是幾番努力沒能進劇團,后來也一直沒有找到工作。為了生活,為了輔助兩個兒子,童祥苓曾經(jīng)和一家老小“下海”開了面館,自己當起了“店小二”,在馬路邊上洗碗。直到今天,他幾乎還是一人承擔(dān)著3個家庭的生活重擔(dān)。 ? 童芷苓、童祥苓都曾住在愚園路西園公寓(1369弄),西園大廈始建于1904年,1912年建成,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該大廈是滬西地區(qū)最高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建筑,俗稱“九層樓”。據(jù)居住在附近的老人講,1950年蔣介石反攻大陸派遣飛機,對上海進行2.6轟炸時,在這幢樓頂上曾架設(shè)機關(guān)槍打飛機。 ? ? ? |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