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對于婺源人來說,菊徑都是一個頗為陌生的村落。這個隱藏在群山環抱下的小村落,卻有著中國最圓的村莊之稱。菊徑隸屬古坦鄉,該鄉因擁有婺源著名的靈巖洞群、石城古楓林等王牌景點,所以對于菊徑這樣一個乍看之下,其貌不揚的村莊,一直未能引起游人的關注。 而對于菊徑來說,這未嘗不是好事。隨著諸如李坑、曉起、延村、汪口等一個個古村落的游客開發,全國的游客幾乎都在油菜花開的時節涌入它們其間,本就不具備接待過多人流的一個個古村落,相繼成為犧牲品。那里的人漸漸失去了最初的寧靜,有的則搬離了老家。而菊徑卻沒有異常,即使當一條公路的到來打破了最初的世外桃園的模樣,這里依舊保有一份最初的清幽風骨。 這個古村歷史可上溯到北宋初,那時,來自故國南唐的國師何溥被貶為北宋的休寧縣令期間,對徽州進行了較好的規劃。他獨創的徽州風水學,經其后人的傳播,深深影響了整個徽州的面貌,更深抵徽州人的內心。而菊徑,便是何溥因地制宜、依照八卦之形,在“前山后水”間的杰作。與其他徽州古村落相似的是,菊徑的村口也種著大樟樹,只有它們枝繁葉茂,才代表這是一片天賜的福地得以放心在此定居綿延子嗣;還有村中最豪華的建筑非祠堂莫屬,這源自深受儒教與道教影響的徽州人對于祖宗敬畏之情。但與其他不一樣的是,菊徑建在了一個三面環水的凹地之上,背靠青山,任由溪水在這里打了一個圈。好在溪水并不湍急,靜靜地接近它才能聞到潺潺水聲。 事實上,初見之下,菊徑并沒有令人驚艷的外表。而對于菊徑的更好感受,就一定要登高俯瞰了。沿著上山的小路,一步一回首,才能將這個平面的小村落,慢慢立體地掀起。而隨著上升的高度,菊徑在眼前變得驚艷起來。在四周連綿的群山之下,一朵小溪清澈通透,倒映著兩岸的樹影搖曳,小溪在一段一段間發出細碎的浪花。而在碧水的環繞下,菊徑就在其間安靜地矗立著,仿佛安睡了許久,又仿佛剛剛才萌發。古老的徽派建筑夾雜著新起的粉墻小樓,卻在筆直的馬頭墻下變得那么和諧與統一。 唐詩云:綿綿起歸念,咽咽興微詠。菊徑月方高,橘齋霜已并……這份細致的情感一定發生在一個夜涼如水的夢里。城市森林,卻始終揮不盡始終縈繞著寂寞的鄉愁;霓虹閃爍,卻溫暖不過記憶中村口那盞路燈營造出的昏黃。而此時的菊徑,正在燈火闌珊中睡去,皓月當空,靜水流深,那才是異鄉人最難辜負的美好與回憶。 ? ![]() ![]() ![]() ![]() ![]() ![]() ![]() ![]() |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