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拜堂位于綠樹成蔭中的衡山路53號,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國際禮拜堂是基督教教堂,由禮拜堂和三層高的副樓兩部分組成。國際禮拜堂主體建筑樣式為德國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筑,禮堂可容納700余人。禮拜堂占地733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372平方米,為紅磚結構,堂高16米,江裕記營造廠承建,平面為L形。教堂與西側一幢三層樓房相連。大堂屋面兩坡陡峭,鋪蓋石板瓦。內為3廊型巴雪利卡式,側廊2層。大堂正中為祭臺,兩側為二層廊式樓廳。1931年建造了3層側樓小禮堂、牧師住房、辦公室、活動室,后又置管風琴和建造400平方米交誼廳(今衡山路網球場)。各處走道均為磨石子地坪,堂內設備齊全,有暖氣,全部造價約為3.3萬美元。 該堂于1925年3月8日落成,由在滬美國僑民及其他外國僑民集資建造,初名協和禮拜堂,為當時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堂內可容700人。教堂建成后,因為參加禮拜者均為外籍教徒,且來自不同教派,所以不久后改名“國際禮拜堂”。該教堂散居海外的堂友很多。來教堂舉行婚禮的也極多,在海外有較大影響。1936年,顧子伍出任該教堂牧師,是為該堂第一任中國牧師。該堂自1980年復堂以來,40多個國家地區與港、澳、臺的上萬名基督教徒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全家來此參加禮拜或訪問。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倫西博士、著名和平戰士、南非的圖圖大主教、美國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應邀在此講道。該堂也為在滬外僑舉行英語禮拜和其他宗教儀式。 這里的圣工有主日崇拜、圣餐禮拜、音樂崇拜、洗禮、堅振禮、查經班、讀經班、禱告會、喪禮(即追思禮拜)、家訪。此外、圣侍、財務、總務等各項都有一定的制度與規定。 該堂有專職與兼職的牧師6人、傳道員2人。1988年6月,上海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在沐恩堂舉行祝圣孫彥理、沈以藩二人為主教的典禮。 ? ? 國際禮拜堂曾以優美的圣樂而斐聲滬上。禮拜堂的一大特點是這是不分教派、國家的基督教禮拜堂。目前該堂每星期日上午分兩次舉行禮拜(7:30與10:00),該堂保持了優美圣樂的傳統,每逢宗教節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舉行盛大的音樂活動。![]() 一、禮拜堂大堂,正中為祭臺,坐南朝北
![]() 二、位于衡山路的大門
![]() 三、大堂西側
![]() 四、大堂東側
![]() 五、禮拜堂主立面
![]() 六、
![]() 七、通向副樓的通道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 ![]() 十四、
![]() 十五、窗戶中央的裝飾很像人民幣的代號“羊”
![]() 十六、感覺有信仰的人很虔誠
![]() 十七、 ![]() 十八、東西向的三層副樓
![]() 十九、綠樹林中的副樓
![]() 二十、
![]() 二十一、禮拜堂西側
![]() 二十二、整個建筑呈L形,禮拜堂為南北走向,大門朝北。圖左為教堂,右側為副樓
![]() 二十三、教堂西側的草坪
![]() 二十四、
|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