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地鐵十號線有趟列車蠻有意思,值得去看看,從車廂把手到地鐵里的宣傳欄,都是上海過去的照片,記錄了過去65年里上海的變化。今朝,阿拉就把“解放號”里的40張照片找出來“應個景”。
1949年10月15日,國棉四廠取消了抄身制,下班的女工們歡笑著走出廠門。

抄身制即解放前工廠放工時廠方派人對工人搜身的不合理制度,要脫鞋脫帽、解開鈕扣搜身。1949年12月,上海市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廢止抄身制的決議案。
1950年1月10日,影劇明星制作廣播劇,勸購人民勝利公債。

“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是因新中國建立后,人民政府財政十分困難,為了回籠社會游資而采取的一種特殊公債形式,主要對象是工商業者。從照片看,廣播劇的兩位演員左邊的是黃宗英,右邊的則是白楊,當年為了宣傳公債,這些男女明星們輪番上電臺做節目。

1951年1月26日,上海市民歡送赴朝醫療手術隊出征,這位母親為即將出征的女兒整理著裝。至1955年6月共有4批志愿醫療手術隊、2批國際醫防服務隊以及技術顧問、護士教學隊赴東北和朝鮮,共計隊員785人。

1952年7月3日,兩名兒童在新建成的曹楊新村散步。曹楊新村是新中國第一家工人新村,作為新中國樣板式的工人新村,其無論在建筑史還是城市史上都留下重要的一筆,其承載的市井故事也格外豐富。(關于曹陽新村,“看懂上?!痹幸黄獙iT的介紹)

1953年2月25日,全國足球賽青年足球錦標賽開幕,陳毅市長開球。這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上海創辦的,中國足球史上首次全國青年足球錦標賽。通過選拔,產生了一支以中學生為主體的上海青年足球代表隊。最終,代表隊以4勝1平的優異成績榮登冠軍寶座。(說起來,上海足球在專業制時代,還是經歷過兩個輝煌時期,60年代初到文革開始前;還有就是方紉秋、“小諸葛”王后軍相繼帶隊的80年代。)

1954年10月14日,中蘇友好大廈中央樓層頂安裝一枚紅星,工人對即將放光的紅星作嚴密檢查。中蘇友好大廈即現在延安中路的上海展覽中心,是當年中蘇建交后,由前蘇聯專家幫助設計興建的上海第一幢展覽館,頂端鎦金五角星曾是前蘇聯建筑藝術的特征。

1955年初,肇嘉浜工程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加緊整土。肇嘉浜填埋前是一條臭水浜,兩岸破爛不堪,住著成千上萬的貧民。解放后,新的上海發展規劃決定填沒肇嘉浜,建成通車干道和街心花園。1954年,肇嘉浜工程正式上馬。

1956年1月,在陣陣鞭炮聲中,全市各私營商店經申請批準都掛上了公私合營新招牌。當時,全國范圍出現社會主義改造高潮,人民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大體上經過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兩個階段。

1958年10月9日,蓬萊區清流街道居民用土法煉鋼。 為響應“全民大煉鋼鐵”號召,人們用粘土和磚頭建造小高爐,用家里鐵質物品作原料,用山上木頭燒炭,將鐵里過高的碳脫掉,使之含碳量降低而成為鋼。因生產條件過于簡陋,所產鋼難以達標。

1960年11月,上海崇明海灘圍墾大軍在緊張運蘆葦筑江堤。崇明島上曾有兩次大規模圍墾。第一次是1959年冬到1960年春,當地干部、居民和農民近萬人圍墾。第二次是1960年秋到1961年春,舉全市之力圍墾島上海灘荒地,建立副食品生產基地。

1962年6月25日,某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菜園中種菜。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上海許多機關單位將花園改為菜園。

1963年5月5日,許世友司令員(左)在“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大會上授旗。“南京路上好八連”指上海警備區某團八連。上海解放后,八連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來到繁華南京路,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勤儉節約,助人為樂,贏得了群眾的贊揚。

1965年4月16日,上海各界群眾參觀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萬噸水壓機。1964年,我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安裝成功。萬噸水壓機的制造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國重工業的生產水平。

1966年3月15日,“民主”五號輪服務員楊懷遠,用扁擔幫乘客挑行李,被譽為“小扁擔”精神。楊懷遠用小扁擔為旅客排憂解難,獨創一套語言服務學和心理服務學,并用日記積累3000余首服務詩歌、順口溜,把服務經驗寫成40余萬字《講點服務學》。

1971年7月16日,上海工人、駐滬三軍指戰員、中小學生等3000多人,在長江口區舉行暢游長江活動, 隆重紀念毛主席暢游長江五周年。

1972年5月3日,上海汽車廠試制成功的SH771新型中高級轎車進行長途試車。上海牌轎車幾乎主宰了一個時代,1965年,上海轎車批準定型。1972年又對車身進行改型,減輕自重。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國賓車隊曾動用100輛上海牌轎車。

1975年4月25日夜,市百一店民兵在南京路上巡邏。當年有這樣一個民兵群體:一身工裝,頭戴柳條安全帽,肩背鋼槍,無論女民兵男民兵都精神抖擻,他們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全。

1977年恢復高考,12月11日廣大考生精神抖擻、滿懷信心地邁步進入考場。這是本市廣大應考青年,迎來粉碎“四人幫”后的第一次高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

1980年1月26日,一對新婚夫婦來到百貨商店買名鐘。圖中這個三五牌臺鐘,曾經是上海人生活中的奢侈品。當年結婚,除了四十八條腿的家具和手表、縫紉機、自行車外,有三五牌臺鐘是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當時憑劵供應,有錢也買不到。

1983年4月25日,上海首次舉行男子健美比賽。這是1964年以來上海第一次舉行這類比賽。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健美運動又煥發了青春的活力,本市許多區辦起了健美班。(實際上,亞洲首次健美比賽也是在上海舉行的,就是文中提到的1946年的那次。)

1985年3月5日,上海市萬里服裝店在為客人選購西裝。萬里服裝商店在店門口設立 “顧客意見征詢臺”,實行以顧客需要為轉移的靈活服務,各種成衣均可按顧客身材當場放長、改短、燙平。1985年,該店男女毛料服裝柜,被評為全市財貿系統最佳示范柜組。(萬里服裝商店,當年在淮海中路352號。1956年,由鈞益、美孚、舒美等服裝店合并組成,最早叫“舒美服裝店”,1969年才正式改名“萬里”。)

1987年9月7日,飛樂股票發行前,在靜安證券業務部旁的南陽路上,排起千人“長龍”,出現從未有過的,市民爭購股票的熱鬧場面。飛樂股票是上海第一次發行只分紅利、不付股息的股票。

1988年2月15日,當時位于河南中路的市公安局出國護照辦證處門口排起“長龍”。隨著開放步伐加快,每年辦理申請自費出國的護照數逐年遞增。過去,市公安局外管處有時一個月僅辦理4本申請自費出國護照,而到了1988年,每個月就要辦1000多本。

1989年4月6日,手舉認親招牌的接客者,擠在虹橋機場出口處,急切盼望闊別已久的臺灣親人。當年,臺灣掀起回大陸掃墓熱,自年初以來,前往臺灣紅十字會辦理登記手續的臺胞,每天達2000人,其中80%的人士希望,前往大陸故鄉掃墓祭祖。

1990年7月17日,華聯商廈成為市民的避暑勝地。當時,家用空調尚不普及,而從當年7月13日起連續6天高溫,累積高溫日達10天,全市供電量創歷史最高紀錄,電風扇銷量上升一倍,市百一店和華聯商廈每天都要銷售三、四百臺。

1991年12月16日,一場大霧籠罩申城,市區交通遭受重大影響,全市22條輪渡線全部停航,數萬市民積堵在輪渡口、隧道口等候過江。在延安東路隧道浦西出口處, 4000余輛自行車排起長龍。(關于這場改變上海的大霧,“看懂上海”曾有文章詳細講述,回復“那場改變上海的大霧”即可閱讀)

1993年8月11日,一家房地產公司推出彩車沿街售樓的新模式。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滬上商品房買賣競爭日趨激烈。

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鐵列車首次進洞試驗。圖為進行負荷試驗的地鐵列車正徐徐進站。當年,地鐵1號線通車,上海人民做了30多年的“地鐵夢”實現了。

1994年11月20日,素有“窮街”之稱的楊浦區定海路街道,又有2500多戶居民喜氣洋洋領到盼望已久的燃氣罐。至此,全街道2.5萬多戶居民中,96.5%用上燃氣罐和管道煤氣,丟掉了世代相傳的煤球爐。

1995年7月29日,首批上航“空嫂”開始上機實習。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產業結構面臨大幅調整,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的紡織業首當其沖,近100萬產業工人面臨下崗再就業。1994年年末,在產業大調整的關鍵時刻,上海航空公司招收的18位紡織女工當上了“空嫂”。(周慧琦、施松蓉,這些名字當年上海人都非常熟悉,可見這則新聞,在“空姐等于青春飯”的年代的轟動程度。其實,當國門進一步打開之后,大家也發現了,“空嫂”在國外航空公司真是太普遍了,服務好,態度更好。)

1997年12月16日上午9點半,“滬航客107”輪開啟強家角輪渡最后一個航班。蘇州河上最后一個渡口從此鎖進了歷史。蘇州河上原有7個輪渡站,隨著城市建設發展,不斷興建橋梁,1960年到1995年,先后有6個輪渡站被拆除,只留下強家角輪渡站。

1998年7月1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參觀上海證券交易所。圖為克林頓向大家展示由交易員陳晨贈送的1998號紅馬甲。當天,申銀萬國公司交易員陳晨向克林頓介紹了上海證交所的交易系統??肆诸D高興地說:“我一定會試著穿穿這件紅馬甲!”

2002年12月3日,當中國申博成功的消息傳來,周家渡街道的居民吹起螺號,現場一片歡騰。這是世界博覽會歷史上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申博。調查顯示,93%上海市民支持申辦,86%的被調查上海市民希望,自己能夠作為志愿者為世博會服務。

2003年5月12日上午,靜安區中心醫院8名護士臨危受命,奔赴隔離病房抗擊非典,圖為一位護士開始為病人打針。在進入隔離病房前,先得穿上4套防化工作服,戴上兩副醫用手套,一副防化目鏡。

2004年3月25日,上海國際賽車場建設進度越來越逼近“月底基本建成”目標。上海國際賽車場選址在嘉定區安亭鎮東北,賽道總長度7公里左右,看臺規模達20萬人。經過兩年的建設,市民在2004年不出國門就可觀看F1賽事。

2007年12月21日,我國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支線飛機ARJ21-700,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總裝下線。ARJ21-700的下線,標志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支線飛機正式躋身世界民用客機行列。

2008年4月6日,外白渡橋被分成兩段,用船移走進行修繕。一年后,修繕過的百年老橋重回原位,并可再安全使用50年。這也是外灘地區交通綜合改造工程的一部分。修繕過程 “修舊如舊”,其標志性的鉚釘、油漆色彩全部保留。

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長江隧橋結合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從此結束崇明聚沙成洲1300多年和大陸不通公路的歷史。崇明擁有“一肩挑起滬與蘇”的特殊地理位置,將成為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成為上海連接江蘇腹地的紐帶。

2010年7月8日,參觀者們跑進世博園,奔向自己最為心儀的場館。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當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舉行,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7308萬的參觀人數,創歷屆世博之最。

2013年11月29日拍攝的上海自貿試驗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于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
(有句剛句,65年,40張照片,是不是少了一些年份?“文化大革命”阿拉就不說了,99年呢?2000年呢?還有上面的這些年份,儂第一時間想到的,又會是哪些場景和畫面呢?)
美人遲暮網易博客歡迎你
http://16581204.blog.163.com/
|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