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再仿Nicky Epstein-Tudor Lace(夢回都鐸)圍巾:來源英國的都鐸王朝,處于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這樣一個關鍵時代,也是英國的黃金時代,聲譽大概可以比得上中國的貞觀之治。混合了傳統哥特式和文藝復興風格的這款都鐸風格圍巾,明媚優雅,貴氣逼人,而又不失甜美清新。針法變化靈活別致,易織易仿。 設計者構思獨特,讓偶一見鐘情。?? ![]() 采用意大利精紡純山羊絨線,非常之軟糯,如同嬰兒的肌膚,,,,, The beads are already in the yarn;the lace stitch in the scarf works up easily! 特點:圍巾采用串珠線及較易編織的花邊。 MATERIALS: 3*50g skeins(each approx 100yd/91m)of Artyarns Beaded silk(silk/glass silver beads)in #238 lavender(A) 備用材料: A 線:3 絞 50g(每絞大約 100 碼/91m)Artyarns 薰衣草串珠絲線(真絲/玻璃銀珠系列) 1*100g skein (approx 260yd/238m)of Artyarns Silk Rhapsody Glitter(silk/kid mohair)in #238 lavender(B) B 線:1 絞 100g(大約 260 碼/238m)Artyarns 薰衣草(色號 238)亮絲線(真絲/小馬海系 列) 注:Artyarns 為紗線品牌。 Size 7(4.5mm)needles:7 號(4.5mm)棒針一付。 Stitch holder:防解別針 Spare needle for finishing:收邊備用棒針 Gauge: 18 sts and 26 rows=4”/10cm in St st with A 密度:A線:18 針×26 行=4 英寸2(合 10cm2) Size:尺寸 51”/130cm L×16 ”/42cm W (across bottom edge)長 51 英寸 : (合 130cm) 16 英寸 ×寬 (合 42cm) (底邊橫寬) 譯注:此處 130cm實際是不夠的,經過具體實踐,大約 150cm左右長度比較適中。 5 ”/14cm W (across rib): 寬 5 英寸(合 14cm) (羅紋橫寬) Note: Scarf is worked in two halves and joined at center back. 注:圍巾分為兩段編織,并在后面中間位置縫合。 Stitch Glossary Make Bobble(MB)[P1,k1,p1] in next st,[turn,k1,p1,k1] twice,pass the 2nd and 3rd sts over the first st. 編織術語: 子球編織(MB) :[上針,下針,上針]在同一針里, [翻面,下針,上針,下針],重復兩次, 然后將第二針和第三針套收到第一針上。 (簡單說就是一針放三針,往返織兩個回合,然后 以套針方式將第 2、3 針覆蓋第一針。因為本制作說明是以起針行算正面,子球編織是在反 面,因此子球收針在正面的效果就是右上三并一) First half:前半部分: With A,cast on 89 sts. 用 A 線起針 89 針。 Preparation row(WS) :[P1,k1] twice,*p5,MB,p4;rep from* to last 4 sts,[k1,p1] twice. 準備行(反面)【1 針上針,1 針下針】兩次, *5 針上針,子球,4 針上針*,星號內一直 : 重復編織到剩下最后 4 針, 針下針,1 針上針】兩次。 【1 Row 1: [K1, twice, p1] k1, *yo, k3, SK2P, K3, yo, k1; from* to last 4 sts, rep [p1, twice. k1] 第一行: 針下針,1 針上針】兩次,1 針下針,*1 針鏤空針,3 針下針,右上三針并 1 針, 【1 3 針下針,1 針鏤空針,1 針下針 *,星號內一直重復編織到剩下最后 4 針, 針上針,1 【1 針下針】兩次。 Row 2:[P1,K1]twice,p to last 4 sts,[K1,p1] twice. 第二行: 針上針,1 針下針】兩次,一直織上針至剩下最后 4 針, 針下針,1 針上針】 【1 【1 兩次。 Row 3: [K1,p1] twice,p1,*k1,yo,k2,SK2P,K2,yo,k1,p1;rep from* to last 4 sts, [p1,k1] twice. 第三行: 針下針,1 針上針】兩次,1 針上針,*1 針下針,1 針鏤空針,2 針下針,右上 【1 三針并 1 針,2 針下針,1 針鏤空針,1 針下針,1 針上針*,星號內一直重復編織到剩下最 后 4 針, 針上針,1 針下針】兩次。 【1 Row 4 and 6:[P1,K1] twice,k1,*p9,k1;rep from * to last 4 sts,[K1,p1] twice. 第 4 行和第 6 行: 針上針,1 針下針】兩次,1 針下針,*9 針上針,1 針下針*;星號內 【1 一直重復編織到剩下最后 4 針, 針下針,1 針上針】兩次。 【1 Row 5: [K1,p1] twice,p1,*k2,yo,k1,SK2P,K1,yo,k2,p1;rep from* to last 4 sts, [p1,k1] twice. 第 5 行: 針下針,1 針上針】兩次,1 針上針,*2 針下針,1 針鏤空針,1 針下針,右上 【1 三針并 1 針,1 針下針,1 針鏤空針,2 針下針,1 針上針*,星號內一直重復編織到剩下最 后 4 針, 針上針,1 針下針】兩次。 【1 Row 7: [K1,p1] twice,p1,*k3,yo, SK2P, yo,k3,p1;rep from* to last 4 sts,[p1,k1] twice. 第 7 針: 針下針,1 針上針】兩次,1 針上針,*3 針下針,1 針鏤空針,右上三針并 1 針, 【1 1 針鏤空針,3 針下針,1 針上針*,星號內一直重復編織到剩下最后 4 針, 針上針,1 針 【1 下針】兩次。 Row 8:[P1,K1]twice,p to last 4 sts,[K1,p1] twice. 第 8 行: 針上針,1 針下針】兩次,一直織上針到剩下最后 4 針, 針下針,1 針下針】 【1 【1 兩次。 Row 9-32:Rep rows 1-8. 第 9~32 行:重復第 1~第 8 行的編織。 譯注:原文要求為 32 行,按每 8 行一個花樣結束,縱向共 4 次重復,但按原版圖所示,模 特所戴圍巾第一個花型縱向共有 5 次重復,由單元花 10 針*8 行可知,第一個單元花型共需 織 8 次(橫向)*5 次(縱向)=40 次,總占行數為 8 行/次*5 次=40 行,而非原文所示的 32 行,第二個花型應為第 41 行~42 行(即下文所指第 33~34 行) 。 Row 33: [K1,p1] twice,k1,*k3,yo, SK2P, yo,k4, rep from* to last 4 sts, [p1,k1] twice. 第 33 行: 針下針,1 針上針】兩次,1 針下針,*3 針下針,1 針鏤空針,右上三針并 1 【1 針,1 針鏤空針,4 針下針*,星號內一直重復編織到剩下最后 4 針, 針上針,1 針下針】 【1 兩次。 Row 34: [P1,K1]twice,p to last 4 sts,[K1,p1] twice. 第 34 行: 針上針,1 針下針】兩次,一直織上針至剩下最后 4 針, 針下針,1 針上針】 【1 【1 兩次。 Rep rows 33 and 34 for 4”/10cm,ending with a WS row. 不斷重復第 33~第 34 行的編織共 4 英寸(合 10cm),在反面行結束編織。 Next row(WS):K1,*k2tog;rep from* to end-45 sts. 下一行(正面) 針下針,*左上兩針并 1 針*,星號內一直重復編織至結束,此時總數為 :1 45 針。 譯注:此行為奇數行,奇數行為正面,故此處應為 RS(正面) ,原文 WS(反面)估計為印 刷錯誤,修正一下。 Next row: Purl. 下一行:全上針。 Change to B and work in k1,p1 rib for 13”/33cm. 換 B 線開始編織:1 針下針,1 針上針的單羅紋共織 13 英寸(合 33cm) 。 譯注:原文具體長度數據疑點很多,由第一個花樣 32 行,直密 2.6 行/cm 可知,第一個花 樣共織(2 行準備行+32 行)/2.6 行/cm=13cm,第二個花樣共織 10cm,羅紋花織 33cm,則 前半段數據總長為 13+10+33=56cm,那整條圍巾總長應為 56*2=112cm,而非原文尺寸里介 紹的 130cm, 就算將第一個花樣數據由 32 行改為 40 行, 總長也大致為 125cm, 而非 130cm。 此外,羅紋長度也值得商榷,按成人女性頭圍 54cm 為平均數據,一般領圍數據為其 0.8 倍 較為舒適,即 44cm 左右,圖中模特圍巾是雙層套圍,則羅紋部分長度應為 44cm*2+重疊部 分厚度=88cm+重疊部分厚度。而原文詳解中羅紋數據只需要織 33cm*2=66cm,這個數據嚴 重不符合人體需求,就算是嬰兒也是不夠的,必須予以調整。合適的調整范圍大致為 44cm*2+7cm=95cm 左右。 Place sts on holder. 將所有針都移到防解別針上。 Second half:后半部分: Work same as first half. 與前半部分編織方法相同。 Finishing: Place sts of first half onto spare needle. With RS tog,join using 3-needle bind-off (see page 147). weave in ends. 結束: 將前半段的所有針數移至備用針, (圍巾)兩段正面相對,用 3 根棒針縫合的方式連結起來 (參見第 147 頁) ,結束編織。 譯注:原文整條圍巾平均分為兩段編織,并進行套收縫合,缺點是會有明顯的縫合痕跡, 且套收針法與羅紋針法的不一致使得松緊度不一,會導致圍巾忽寬忽窄。改良的辦法是整 條圍巾同樣分為兩部分編織,但第一部分織完全部羅紋,第二部分只織第一個花樣和第二 個花樣,在第二部分由 89 針減為 45 針時停針與第一部分羅紋用縫針縫合,這樣兩部分即 可完美實現無縫縫合,松緊過度也會非常自然。 圖解: 注:10-st rep:10 針一個循環。 譯注:圖示中起針行處的“17、19”兩個數據實際應為“87、89”,此為原文 疏漏之處,容易引起織友誤解,特此更正。 Prep row:準備行。 Stitch key:圖例說明: K on RS,P on WS:正面為下針,反面為上針; P on RS,K on WS:正面為上針,反面為下針; SK2p:右上三針并一針; Yo:鏤空針 Make bobble:結球針。 Nicky says… Nicky 的話: You can easily shorten this scarf by reducing the repeats of rows 33 and 34. 通過減少第 33 行和 34 行的重復編織,你可以輕松縮短圍巾長度。 附:三針縫合圖例 |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