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 錄 ? 1、發少不黑的自然療法 2、肥胖的自然療法 3、肺病的自然療法 4、頸肩病的自然療法 5、口臭的自然療法 6、面子工程的自然療法 7、皮膚病的自然療法 8、失眠的自然療法 9、手腳痛的自然療法 10、五官病的自然療法 11、消瘦的自然療法 12、咽喉病的自然療法 13、心血管病的自然療法 14、腰痛的自然療法 15、淤血和炎癥的自然療法 16、中老年病的自然療法 17、醉酒的自然療法 18、小兒抽動癥的自然療法 19、高血壓的自然療法 20、簡單易行的保健功法 21、脾虛的自然療法 22、暈車與嘔吐的自然療法 23、冰包火的自然療法 24、疼痛的自然療法 25、心病的自然療法 26、氣病的自然療法 27、生殖病的自然療法 28、腎病的自然療法 29、肝膽病的自然療法 30、腸胃病的自然療法 31、感冒的自然療法 32、頭痛的自然療法 33、婦科病的自然療法 34、痘痘的自然療法 35、十二正經 36、任督二脈 37、經絡使用方法 38、飲食保健常識 ? ? ? ? ? ? 1、發少不黑的自然療法 1、用10根手指肚敲擊整個頭部,從前發際到后發際,反復敲擊2分鐘,然后用10根手指肚梳頭2分鐘,也是從前發際到后發際(一定不能用指甲)。如想加強療效,可用手掌將兩耳堵住,用雙手食指和中指彈撥后腦。 2、多吃黑芝麻。 ? 2、肥胖的自然療法 胖子是虛胖,瘦子是火大。肥胖的原因是肝郁、脾虛。肝郁使膽汁分泌不足,脾虛使胰腺功能減弱,脾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差。脂肪不是營養過剩,脂肪是人體能力不夠時排不出去的垃圾,哪個臟器能力差,哪個臟器的經絡外面堆的脂肪就厚。 ??? 1、添加氣血能量,排除體內垃圾。徒步行走、金雞獨立、推腹。 ??? 2、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多吃。蘿卜排氣,冬瓜利水,大棗養血通便,皆為減肥佳品。米面、零食要少吃。 ??? 3、常揉肝經的太沖至行間,從肝經腿跟部推到膝窩曲泉穴100次,每日敲帶脈、大腿外側膽經3分鐘,撥動陽陵泉1分鐘,揉地筋3分鐘,解肝郁,減肥快。 ??? 4、經常按摩小腿脾經,點刺公孫穴,再配合內服粥藥,健脾效果更佳。 ??? 5、孩子兩歲以后,葷素的比例必須是1:1。水果永遠不能代替蔬菜。 6、產后減肥的特效方,就是醋泡黃豆。取2斤黃豆,用2斤質量好的醋浸泡,密封保存一年半后再吃,減肥效果十分好。等孩子快滿一歲了再開始吃,每天兩次,每次8粒。用差不多半年時間將這2斤黃豆都吃完后,身材就會完全恢復。記住吃醋豆時最好不要吃水果。 ? 3、肺病的自然療法 1、肺痛:按摩肺經的經渠穴和大腸經的偏歷穴。 ??? 2、肺虛:虛寒咳嗽、脾虛咳嗽、咳聲無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按摩肺經太淵穴最為對癥。秋天艾灸督脈命門穴、腰部腎俞穴、肚臍關元穴、腎經太溪穴,能溫經通脈,補肺虛效果好。???? ??? 3、打呼嚕:多位肺氣不宣、痰阻氣道引起,氣道堵塞則咳嗽,氧氣不能上輸于頭,故頭痛。都是肺功能不良引起,應從肺論治。而肺氣受損通常是肝火過旺造成,按肝經太沖穴,去肝火。 ??? 4、肺癌:肺出現問題最早期,會在夜里3點到5點自然無由地醒過來,然后必須等到5點以后才能回睡,而且每天都如此,這樣持續出現一年左右之后即出現咳嗽不止,而且痰為淡白色,成泡沫狀,這就已經是肺癌初期。此時西醫還無法確定你得肺癌,最多說是有肺炎,需要再一年左右才能測出。所以平均來說,中醫判斷比西醫約早兩年。直接用針刺肺經滎穴魚際穴就可將之調整正常。 ????5、取嚏法是鍛煉肺臟功能的絕妙之法。 ??? 6、肺氣不足:中醫有五臟五味之說,肺氣不夠的人愛吃辣,祖國有一大片土地上的人愛吃辣,而這片土地是在西南方,這片土地有什么奧秘會孕育出一大片辣不怕的人,很早很早以前,這片土地上很多地方有瘴氣,生活在這兒的人都會有感染瘴氣的可能,有的死了,有的活了下來,活下來的人群中有的已徹底解決了瘴氣問題,但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只是暫時平衡而已,瘴氣致病的原因用現在的觀念來看應該是病毒在起作用,病毒個兒小,它幾乎可以到人體的任何部位,而血液里應該是它們最喜歡的地方,所以只要父母雙方有一人帶有病毒,他們的孩子就有可能帶有病毒,帶病毒的人肝一定偏熱,肺與肝的關系是金克木,木太旺,造成肺氣相對不足,也造就了一片愛吃辣,不怕辣與辣不怕的人群。我羅哩羅唆說了一堆廢話是為了告訴你和所有肝炎患者不用為此太煩惱,人體與病毒的搏斗是由來已久的,人體有豐富的經驗,問題是你本身的能力夠不夠,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沒有事,有的人就有事,要想你的身體能力上升到能控制病毒,上升到能消滅病毒,你要做的事就是讓你的血,你人體里的總血流量不斷上升,有了血,人體的氣機自然會步步上升,血能生氣,氣能帥血,隨著正氣的上升,人體能克敵于無形。血上升的方法我只有一招,敲大腿外側的膽經與適當早睡,注意觀察自己手臂,手背上的血管的變化,注意自己手掌顏色的變化,只要你注意了,你一定能知道自己的血是不是多了,當血多了時,你不僅敲大腿外側的膽經,同時敲大腿內側的肝經。 注:同時按摩膀胱經風門穴、肺經孔最穴,有“通宣理肺散”之功效。 ? 4、頸肩病的自然療法 1、頸椎病:原因:一是心血管瘀阻造成頸部供血不足,另一種是脊椎受損在先(主要是腰、骶椎的勞損),近而影響了頸椎的供血。方法:痛連后背的就從膏肓穴、厥陰俞穴開始刮,然后再刮后頸部。光中間頸椎痛的,從后發際順脊椎向下刮,直至刮不出痧為止。有左右轉側頸痛的,就刮小腸經。有前后俯仰頸痛的,就刮膀胱經。使勁刮不出痧的人,就用按摩法;但不可光按摩頸椎,一定要上按摩入發際,下按摩至尾椎,對整條督脈進行按摩。用掌根或肘按摩較為方便,痛點處要仔細按摩直至不痛。按摩頸椎時一定要輕柔,決不可貿然用力,否則易造成頸椎的進一步損傷。用掌根來按揉前胸骨天突到鳩尾,可緩解頸椎痛。在后背的肺俞、厥陰俞、心俞的地方刮痧,或在督脈上找與前胸骨痛對應的地方刮痧,治療頸椎痛有更好的效果。用拳頭敲打腰骶骨處,可以緩解頸椎痛。還可按摩小腸經后溪穴、天窗穴。 ??? 2、落枕:按摩膽經懸鐘穴、小腸經后溪穴、三焦經外關穴。 ??? 3、肩膀痛:1)自由泳、蛙泳、蝶泳;2)左右上手拋球;3)搖跳繩;4)伸臂開關閥門;5)仰泳休息。6)按摩小腸經后溪穴、小腸經天窗穴。 4、肩周炎:按摩三焦經外關穴、三角經肩廖穴、肝經太沖穴、心經極泉穴。 ? 5、口臭的自然療法 口臭一般有三種原因。 ??? 一種是脾胃功能弱所導致,可敲打胃經,揉脾經公孫穴。具體又分兩種情況: ??? 1、胃熱。胃熱有二個因素:一是胃里有細菌感染的病灶。二是肝很熱。要有能力使肝熱下來,就要人體的血夠,人體才能制約身體里的病毒,肝熱才會下降。每天敲大腿外側的膽經三分鐘(平坐,右腿擱在左腿上,用自己的空心拳從屁股開始敲。沿大腿外側一直敲到膝蓋,要敲兩條腿)(人體的造血材料) 。每天十點半以前要上床睡覺(人體的造血時間)可以早睡,不可以晚睡,今天睡晚了,明天或后天要把他補回來,等到你的問題解決了,也要在十一點睡覺。每天敲膽經對面的肝經。尤其是左腿。在床上平坐,讓自己的大腿內側面朝上。中間就是肝經,可以敲,可以用手指去壓,會痛,經常壓,壓到不痛。三個月可以見效,半年左右應該差不多了。注意觀察手掌顏色的變化,觀察手臂血管粗細的變化,當手掌顏色紅起來,手臂血管變粗,然后手掌顏色又不紅了,血管又變細了,那是血多了一點,人體把它抽進內臟去了,象年輕人大部分應該是進了肝臟, 這樣反復幾次,肝臟的藏血就會多起來,小便顏色就會比較黃,人體的寒象就會變的,現在小便應該是有泡的(看早晨第一次的小便),那時候小便就沒有泡了,舌中間的裂紋也會沒有了,血上升,腎氣上升,肝熱現象下降,胃熱情況就改善。胃熱引起的口臭,舌質是紅的、舌苔發黃,只要喝用蘿卜煮的水,消食化瘀很快就會消除。這種胃熱引起的口臭只是偶爾發生,而經常發生胃熱、積食的人每天堅持背部撞墻20分鐘,撞擊的后背正好有脾胃的穴位,就能疏通經絡,消食化瘀,以后也不會再有口臭了。 ??? 2、胃寒。反復發作的口臭,舌苔普遍發白,多數都是胃寒引起的,只要多喝生姜水,戒掉寒涼的食物,就不會再有口臭了。 ??? 另一種口中有異味,伴牙齦出血有腥味,是心包經堵塞導致。可沿心包經刮痧。心包經大陵穴為健脾要穴,最利瀉火去濕,善治口臭。 第三種情況,舌苔是黃膩苔或者發暗、發黑,往往體內長有惡性腫瘤。1、馬上忌掉所有寒涼的食物,只吃性平、性溫的食物,停掉一切水果和各種保健品。2、每天用生姜3片,紅棗10粒(切片)煮水喝,一天2次,如遇肝火旺,可先吃生泥鰍將虛火打掉。3、要以補血食療為主,補氣食物盡量少吃,肉類不可缺少,對增加體能很重要,但一定要燉爛了吃,蔬菜和肉的比例是1:1。4、每天用桶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5、中年人可以再增加背部撞墻,每天20-30分鐘。老人就不要做了,但可以每天用手將腰上的兩個腎俞穴搓熱,一次100下,一天2次。 ? 6、面子工程的自然療法 1、顏面無光,皮膚松皺:經常敲打胃經(從鎖骨下,順兩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一直敲到腳踝),可改善面部供血,使皮膚充滿彈性。 ??? 2、魚尾紋、眼角長斑、肝斑、黃褐斑、面色灰暗等面子工程:轉手腳關節。揉三焦經絲竹空穴。敲打三焦經,如三焦經外關穴,解除了肝膽淤滯堵塞,就可以使太陽穴附近的黃褐斑和魚尾紋消失。瞳子僇是膽經第一穴,膽經氣血瘀阻就會出現魚尾紋,所以要經常敲膽經。 ??? 3、黑眼圈和眼袋:眼下四白穴,眼旁攢竹穴、睛明穴。上瞼腫腎虛,下瞼腫脾虛。 4、眼皮下垂:揉腎經復溜穴。 ? 7、皮膚病的自然療法 1、皮膚癢疹:膽經風市穴。 ??? 2、皮膚病:大腸經曲池穴。 ??? 3、牛皮癬:神經性皮炎,多由氣郁(肝氣不疏,肝毒難解)導致,按肝經太沖穴、敲膽經、撥膽經陽陵泉穴、疏通三焦經、推按任脈膻中穴即可醫治。 4、足癬:人為什么會有足癬?是因為腳上有小水泡,當小水泡破了里面會有粘粘的漿水出來,而這漿水里有少量的蛋白,細菌就趁機在此生兒育女了。要使細菌無法生存下去, 光滅菌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細菌的生存條件,你請它來它也不會來。小水泡才是問題的癥結。腳上為什么會有小水泡,是因為某一條經絡不通暢,經絡里的積液帶不出去,通往腳上的經絡有六條,而經常有問題的是胃與腎,腳指是胃為主,腳跟是腎為主,當胃與腎的情況改善了,也就是它們的經絡保持較通暢的狀態,腳上的小水泡也就沒有了。細菌是與我們共存的,沒有條件它們就無法繁殖。 ? 8、失眠的自然療法 1、失眠:揉心經神門穴、少府穴;轉手腳關節(順、逆)。 ??? 2、心慌失眠:心包經內關穴與脾經公孫穴合用。 ??? 3、失眠和神經衰弱:腎經照海穴配合膀胱經申脈穴,治療效果極佳。 ??? 4、煩熱失眠:揉腎經太溪穴、復溜穴。 ??? 5、白天無精打采:太白、太溪。 ??? 6、睡眠的品質不好:是因為你肝火太旺(有外因,煩心的事多,有內因,你本身的肝臟與心臟都有些問題,腎水制約不了),所以最好壓一點心經與肝經,當然也可以用拔罐來解決.還可以買100克青皮與100克陳皮分十份,每份加水三大杯浸泡半小時然后煮開當茶喝,開始每周喝兩天,兩周后每周只要喝一天,目的是幫助你破氣與利氣。使你身體里的邪氣下降,你的睡眠問題就可以改善了。要讓人體走向健康,關鍵是要讓人體的血多起來,而要讓自己的血多起來只要早睡(滿足人體對造血時間的要求)與敲膽經(使人體營養吸收改善,為造血準備好材料)。你的其他問題就會自行解決.因為人體是一個活體,他的生命的運轉也象工廠生產一樣離不開操作工人與原材料,而紅血球就是身體里的操作工人,血漿則是身體里的原材料。 7、晚上睡眠會醒:1、十二點左右醒是心包有積水,睡前壓一會兒心包經,尤其壓膻中穴(兩乳連線的正中),天池穴(乳頭外側一寸),昆侖穴(腳跟外側的外踝直下,腳跟的凹陷處)。2、二點后醒是肝熱,壓肝經,平坐床上,讓自己的大腿內側面朝上,中間就是肝經,用手指壓或拳頭敲都可以。二點多醒是因為肝熱造成這一點比較能理解,中醫有二十四小時人體血液流注各個臟器的說法,一點到三點血液是流經肝臟,肝氣會比較旺,每個時辰血液流經的臟腑,相對而言那時哪個臟腑的血會比較多血液流經那個臟腑時,人體的臟腑會有對應的工作要做,當一個人的血是由少到多,而且是肝臟的血增加時,人體會有一系列肝熱的表現,例如小便的顏色會變黃,頭頂的百會穴會比其他地方熱,胃口會好起來,本來沒有夜尿的現在也有了,而時間往往就在二點左右,睡眠的夢會多,在這時候你如果去壓肝經,一定有一邊會痛。反復壓到肝經不痛了,那么夜尿就會少或沒有了,夢也會少了,那個時候睡眠就不會醒了。說十二點左右醒是因為心包有積水,凡是脈象是沉脈(中醫的說法),凡是有早搏(西醫的說法),凡是入睡后,半夜里醒來而且久久不易入睡(那種人醒來的感覺是象早晨睡醒了的感覺),都是人體心包有積水,壓心包經就能解決問題,白天壓透了,或者半夜里醒時壓都能幫助自己的睡眠,要完全解決,讓心包經不會積水,一是心血多起來心臟的搏動力強了, 二是人體與細菌的搏斗暫停(當人體本身沒有能力與細菌搏斗而在搏斗時,心包才會積水)。 ? 9、手腳痛的自然療法 1、類風濕性關節炎:踏步搖頭法。沿著大腸經臂臑穴-手三里穴刮痧,可治肘痛。沿著脾經血海穴-商丘穴刮痧,可緩解類風濕病的疼痛、僵硬、腫大等現象。 ??? 2、上肢關節痛:揉肺經太淵穴、心包經大陵穴。 ??? 3、膝蓋痛:在軟硬適當的床上跪著走路5分鐘。一定不要按摩疼痛的關節,否則易增生變形。按摩心包經內關穴。 ??? 4:膝關節腫痛:可按摩腎經復溜穴,肝經太沖穴、曲泉穴,膽經足臨泣穴,小腸經后溪穴。在痛的地方反復做按摩,沿著大腿來來回回去捏,你會發現,越捏越松軟,當膝蓋附近都變軟時就不痛了,剛開始時如果覺得太痛,把四個手指放在痛的地方,然后閉上眼睛,靜心想手指按的地方,時間稍長一點,一定就沒有那么痛了,再開始推拿大腿,大部分可能是肝經和胃經。 ??? 5、腿抽筋:原因——脾經堵塞,鈣無法吸收。每天按摩脾經大都、商丘兩穴各3分鐘。按摩三焦經中渚穴,肝經太沖穴可解痙。 ??? 6、前腳掌痛:原因——多為胃經氣血不足、血不下行所致。? ??? 7、后腳跟痛:原因——多為腎虛。揉膽經風池穴。 ??? 8、外腳踝隱痛:原因——膽經阻塞。揉膽經丘虛穴。 注:踏步搖頭法:放松仰臥,兩手抱于頸,頭略微抬起,腳跟貼著地板,兩腳一收一伸踩著虛空,做原地踏步動作。收左腳時頭向右擺,收右腳時頭向左擺。主要是鍛煉整個脊椎,也就是督脈。對強直性脊柱炎有特效。 ? 10、五官病的自然療法 1、耳聾、耳痛、耳鳴:揉三焦經耳門、角孫、顱息、瘛脈、翳風、天牖等穴,心經少海穴,膽經風池穴、風市穴。 ??? 2、中耳炎:三焦經外關穴、腎經太溪穴、肺經孔最穴。 ??? 3、近視眼:一、轉眼球。先按順時針方向轉眼球,轉動速度須極慢,左、上、右、下,轉眼要領在于頭始終朝前端不動,只動眼,不動頭。向左轉時,目光要極力向左,能看多遠看多遠,向上、右、下也如此,極目而視。轉動軌道應為圓形,不要只是左、上、右、下4個點。順時針轉完25次后,再逆時針旋轉25次,這時會感到后頸發酸,關鍵就在這,必須轉到后頸發酸才有療效。二、這時只要按摩后頸肌肉,酸痛感很快就會消失,而這時會感覺眼部異常輕松。三、每天半小時或一小時翹望遠處,比如遠處樹木,屋頂,越遠越好,把視線集中在遠遠一點。四、眼睛疲勞時可眼觀鼻子5秒,再看遠處5秒,反復3次以上。 ??? 轉眼球感覺眩暈:1、頸椎病,腦供血不足。轉眼前先按摩頸后膽經風池穴就可解決。2、胃腸病,氣阻于胃脘。覺眩暈時用手指肚從心窩處向下推按到肚臍處,打一個嗝,眩暈頓消。3、肝腎血虛。 ??? 近視與肝臟有關,遠視與腎臟有關,近視與遠視都是可變的,在發生變化過程中就有散光現象,我們知道近視的人眼睛的黑睛較小,陰虛火重的人,肝血一定不足,如果他的肝臟又有問題(病毒),那么他一定是一個肝熱的人,肝熱會逼腎水,眼睛的睛體就呈收縮狀態。收縮得越嚴重,近視程度也就越深。當人體的血多了,人體的肝熱情況轉變了,近視深度就會減輕。這就是許多人年輕時是近視,到老了就不近視的原因。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近視的情況會變得很嚴重,那是因為這個孩子生長發育需要的血的量大于人體自己能造的血的量,血是人體的能量,在身體里有一個總量,而每個局部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生長發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大事,人體會傾其所有支持這項工程。如果總血流量不足時,為了確保孩子的生長發育,身體的其他部門都要讓道,原來的平衡就會打破。首當其沖的就是肝臟的藏血就要大量外調。這樣一來肝熱的情況就會變重,眼睛的近視程度就一天比一天加深。 ??? 4、老花眼:揉膽經光明穴。 ??? 5、眼痛散光:揉腎經復溜穴。 ??? 6、眼睛酸痛:揉膽經風池穴,三焦經中渚穴,小腸經養老穴。 ??? 7、目赤腫痛:揉肝經行間穴。 ??? 8、眼澀無淚:三焦經液門穴。 ??? 9、流鼻血:在左臂心包經刮痧、揉肝經行間穴。 ??? 10、鼻炎:1)鼻流清涕,易噴嚏,易鼻塞。病在膀胱經、腎經,治宜去風寒,清脾濕,補肺益腎。用刮痧法先刮后背,循督脈、膀胱經,刮到皮膚溫熱;秋冬遇風喘咳者,用艾條慢灸背俞,沿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灸至穴位癢痛;委中穴能通鼻竅,可解一時之急;刺激膀胱俞,可使鼻竅持久通暢。怕冷怕風易過敏者,用取嚏法,喝姜棗湯助力,取到嚏盡方休。過敏性鼻炎病根在腎,艾灸任脈關元穴、后背腎俞穴和腎經太溪穴,可以增強腎功能,有效緩解或治愈過敏性鼻炎。2)鼻流濁涕,花無香,飯無味。病在胃經、膽經,治宜清肝火,化痰濁,通腸利膽。用推腹法,敲打胃經,多按胃經豐隆穴,對流濁涕的慢性鼻炎療效顯著。3)激活膀胱經和胃經,對兩種鼻炎都有很好的療效。膽經風池、肺經天府,善治鼻炎,不論過敏性鼻炎,還是慢性鼻炎,經常按摩此穴,鼻塞流涕、不辨氣味都會明顯改善。4)肥厚性鼻炎:把你的手指放到你的胃部,仔細地,慢慢地摸,我想你一定能摸到一個塊,這個塊還會跳。你的鼻炎問題實際上是與胃里的這個病灶有關,你把雙手放在病灶上面,用心想那里,同時雙手作順時針轉動(很慢很慢),做十分種,你會發現你的鼻塞情況有了改善。這只是讓你知道問題出在那里,但要解決這個病灶,你人體的氣血必須上升,以前的治療所以療效不佳,關鍵是你自己的身體水平沒有到位,要求如下:一,早睡(你做得到嗎?每周至少有十四小時的深度睡眠時間是在人體能夠造血的時段內,在天黑以后到半夜一點四十分以前這段時間,人體深度睡眠時,人體才能造血,人的睡眠從假眠狀態到半睡眠狀態,大約要一個小時左右,然后才能進入深度睡眠),也就是說你必須十點半以前去睡覺,有時候睡晚了,明后天你必須補回來。二,去敲膽經(在大腿外側,從屁股開始沿大腿敲到膝蓋)。三,敲肝經(大腿內側)。四,敲胃經(大腿的平面)。五,晚上睡覺時,放雙手在胃部做順時針轉動,意念留在胃部,做十分鐘.有興趣就試試。 ??? 11、口臭:一般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脾胃功能弱所導致;另一種口中有異味,伴牙齦出血有腥味,是心包經堵塞導致。前一種,敲打胃經,揉脾經公孫穴;后一種,沿心包經刮痧。心包經大陵穴為健脾要穴,最利瀉火去濕,善治口臭。 ??? 一定還要抓一點能造血的時間的睡眠。注意觀察手掌顏色的變化,觀察手臂血管粗細的變化,當手掌顏色紅起來,手臂血管變粗,然后手掌顏色又不紅了,血管又變細了,那是血多了一點,人體把他抽進內臟去了,象年輕人大部分應該是進了肝臟, 這樣反復幾次,肝臟的藏血就會多起來,小便顏色就會比較黃,人體的寒象就會變的,現在小便應該是有泡的(看早晨第一次的小便),那時候小便就沒有泡了,舌中間的裂紋也會沒有了,血上升,腎氣上升,肝熱現象下降,胃熱情況就改善。 ??? 口腔異味的病不在口腔,在胃,因為胃熱,胃熱有二個因素,一,你的胃里有細菌感染的病灶。二,是你的肝很熱。我雖然不認識你,但我知道你是一個濃眉,頭發較黑,粗,硬的人,上嘴唇往上翹,偏厚的人。要解決你的口腔問題,先要解決你的肝臟問題,而要有能力使你的肝臟的熱下來,是要你人體的血夠,人體才能制約身體里的病毒,你的肝熱才會下降.每天敲大腿外側的膽經三分鐘(平坐,右腿擱在左腿上,用自己的空心拳從屁股開始敲。沿大腿外側一直敲到膝蓋,要敲兩條腿)(人體的造血材料) 。每天十點半以前要上床睡覺(人體的造血時間)可以早睡,不可以晚睡,今天睡晚了,明天或后天要把他補回來,等到你的問題解決了,也要在十一點睡覺。每天敲膽經對面的肝經。尤其是左腿。在床上平坐,讓自己的大腿內側面朝上。中間就是肝經,可以敲,可以用手指去壓,會痛,經常壓,壓到不痛。三個月可以見效,半年左右應該差不多了。 ??? 12、膽汁上逆導致嘴苦:膽經陽陵泉。 ??? 13、上火引起口瘡:可選小腸經前谷穴。口腔內爛,直接的原因是胃熱,但造成胃熱的原因是胃本身有病灶,加上肝熱。如果只想要口腔潰瘍好,那就每天堅持敲五分鐘左腿內側的肝經,肝梢平口腔潰瘍就會好,但這不解決問題。肝熱是因為一是肝有病灶,二是自己的能力不夠不足以控制肝臟的病,六味地黃丸是從補腎著手,中醫有水能涵木一說,但這也只能解決一時,一定要解決睡眠的時段問題(也即不要睡得太晚,太晚睡,人體的造血時間不夠,血越來越少的人,身體只有下坡一條路),如果有興趣就再敲敲大腿外側 (每條腿各五分鐘)。 ??? 14、口干舌燥:三焦經液門穴。 ??? 15、牙痛:揉膽經風池穴、三焦經液門穴。膽經肩井穴與大腸經合谷穴同時按壓。經期牙疼,揉腎經太溪穴。不用去看牙醫,應該吃三天青陳皮煮的水,急破肝氣與理肝氣,同時每二小時壓五到十分鐘太沖穴,并用冥想的方法讓自己的氣從上往下導引。求診者已明確告訴我們是著急生氣才引起的牙痛,你讓她看牙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她的牙齒問題是由來已久的,是因為她胃有些問題,胃經路過的地方與這牙齒對應,這不是馬上可以解決的問題,但肝氣破掉后,牙齒的紅腫是可以馬上解決的。青皮12克+陳皮12克+水三杯浸泡半小時,然后煮開就可以,喝水去渣。太沖穴在腳背上,大腳趾與次趾中間,腳背骨的下面,按壓時會很痛,反復壓,慢慢就會不痛的,太沖穴不痛牙齒的紅腫就會退了。 16、面部神經麻痹:膽經風池穴。 ? 11、消瘦的自然療法 消瘦:中醫有不治而治一說,既然人體消瘦,一定是處于陰虛狀態,或更差一點是處于陰陽兩虛偏陰虛狀態(也可能陰陽兩虛偏陽虛狀態),調節她的狀態,讓她從目前的狀態向好的方面轉變,也就是讓她的氣血上升,再上升,當人體的氣血達到一定水平時, 人體必然會去處理以前沒有能力處理而留下來的問題,到那時就可以因勢利導幫助人體解決這一問題,如果身體好起來了,生存沒有問題,有的問題不解決又如何, 人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不就是活得久一點,活到一百歲,一百二十歲夠不夠,就目前而言這個數字對大部分人是可以滿意了,人們并不會要求自己是一個完人,所以只要有足夠的氣血能夠維持人體的生存,維持人體的平衡,這應該是中醫的治療理念。 ? 12、咽喉病的自然療法 1、咽喉腫痛:急慢性扁桃體炎、咽炎、鼻咽管炎等,按摩腎經大鐘穴、照海穴、肺經魚際穴。肺經少商穴,三棱針點刺出血馬上見效。咽喉炎,肺經尺澤穴。 ??? 2、感冒喉嚨癢:按摩肺經尺澤穴和大腸經合谷穴,手背無名指和中指之間的咽喉反射區。 ??? 3、咳喘癥:所有的哮喘都可以根治,永遠與它不再見。中醫對哮喘的看法是五臟六腑都會喘,但不管是那一種哮喘有兩點是一定的都有的,那是所有哮喘病人共有的問題。一是氣血一定不足,所以要每天敲膽經,早睡。第二點就是所有哮喘病人都有一個生氣的問題,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的痰多都只是痰多而已,它不會喘,只有在既痰多又有氣往上沖的時候才會哮喘。所以吃青陳皮水與壓太沖,壓膈俞就絕不可少。1)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去肝火就好;由腎虛引起的叫“腎不納氣”,補腎氣輒效;由脾虛引起的叫“痰濕蘊肺”,健脾祛濕最佳。還有外感咳嗽,多由風寒引起,趕走膀胱經之風寒就好。2)肝火旺引起咳嗽可選支溝;魚際穴是肺經的火穴,點按可去肝火旺引起的肺熱咳嗽。腎虛的咳喘,腎經復溜。肺經孔最穴對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效果不錯。外感咳嗽,經渠和昆侖。肺氣不足的咳喘,肺經商丘。肺氣上逆引起咳喘,肺經尺澤。燥咳,肝經行間。熱性咳嗽,肺經尺澤。3)肺經魚際穴定喘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肺經經渠穴治療各種咳嗽都有效。止咳平喘,肺經云門穴。即時止咳,肺經中府與后背肺俞同按。肝經太沖善治咳喘。適時按揉心經極泉和少海,可緩解咳嗽。咳喘盜汗,復溜。化痰,胃經豐隆穴。 ??? 4、支氣管炎:按摩腎經的復溜和太溪,對支氣管的病癥有特效。肺經中府。 ??? 5、扁桃體炎:肺經孔最穴對風寒感冒引起的扁桃體炎效果不錯。尺澤。 ??? 6、頸淋巴節炎:肺經云門穴。 ??? 7、干咳無痰:一種是喉嚨有點癢癢的感覺,咳的時候也一直在喉嚨口,這種人吃東西的時候不咳,睡著的時候不咳,但躺下去時與早晨三,四點的時候會咳得厲害一點,平時一直會咳,太沖穴壓一會兒,喉嚨口的癢癢感覺沒有了,就不想咳了,是生氣造成肝氣上逆,平肝可以止咳。另外一種是腸咳,沒有預警的突然有一股氣從腹部沖上來,患者就會咳一陣子,過后又沒有什么感覺了,但咳的時候有的人很辛苦,有的時候有點象嗆的感覺.患者自己可以知道氣是從腹部哪個方位沖上來的。那是因為患者腹部大腸或者小腸有一個病灶有水腫,堵住了腸里氣體的排放,達到一定腹壓的時候,氣體要沖出去,下面不通,就往上面來了。按照患者提供的部位,不難找到病灶所在,輕輕地推壓那個部位,可以使那個病灶的積水出去一點,也就是腫的情況改善一點,使腸里的氣能從下面出去一點。咳就會好一點。? 13、心血管病的自然療法 1、心血管疾病:按摩心包經勞宮穴、內關穴、間使穴、門穴、曲澤穴、天泉穴。 2、心臟病:心經神門穴、少府穴。 3、心絞痛:右手大拇指點心包經郄門穴(右手五根手指并攏的長度),同時左手掌作順時針旋轉。 4、心跳過速:心跳快在中醫里就是數脈,說白了,就是血已經少極了,使人體不得不用加快流速來維持生命,血越不夠人體的正常工作就不能開展。首先要讓血多起來,然后才能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現在的孩子年紀輕輕就疾病纏身,自己活得痛苦,家人也痛苦,其實病雖然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終極原因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處理風寒的方法不當,不是用中國人傳統的方法解表去風寒,而是西醫的壓制法對抗法, 造成孩子們從小膽汁分泌不足,身體里養分不足,造的血就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強化膽汁分泌,法寶就是去敲膽經,每天兩次,每次兩分鐘。自己沒有力氣就請別人幫你敲,一個月左右就能自己敲了。晚上早點睡。第三,自己為自己壓心經的極泉穴,把右手的五個手指捏在一起然后伸到左手的胳肢窩正中,用一點力往里頂,是痛的,在自己能承受的力度范圍,一直頂在那里,手酸了休息一會兒,再去做,每天不少于十分鐘,心臟里的積水出去了,睡覺就沒有關系了。要堅持敲膽經與早睡,身體才會有根本改變。掐按心包經勞宮穴(手心正中,中指彎曲過來處),補養心臟。此穴還可治手心出汗、失眠。點按極泉穴,可使心率保持正常。早博是因為心包有積水,壓昆侖穴,膈俞穴,太沖穴與膻中穴及心包經。 5、心臟供血不足:血色素的及格與否并不能證明人體維持生命所需的血液總量是夠還是不夠,血色素只是代表一滴血里紅血球所占的比例而已,人體健康與否取決與人體總血流量的多少,現在沒有這樣的指標,也沒有檢測的方法,但中醫通過望證是可以了解的,人體總血流量夠的最低標準: 1)血能進腎臟過濾,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次小便一定是黃色的。 2)血液能進肝臟進行清洗,手上的血管不僅看得見,而且顏色是淺綠色的。 3)指甲不僅有月芽,而且有橫向的條紋(這意味著你的免疫系統在工作)。測試法——行軍禮,如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松弛就是此處氣血供應不足。肝經太沖至行間、心包經勞宮、心經極泉穴、脾經太白、胃經足三里、任脈膻中、督脈厥陰俞和心俞。足底反射區有:腹部神經區、肝區、心臟反射區、腎上腺。臨癥隨意取,如穴位無酸無痛,則不揉此穴。還可轉手腳關節。人體的心跳在70是一般情況,60跳就是血比較夠的人,而80跳則是不夠的人。 6、去“陳血”:沿心包經刮痧。 7、止血:流鼻血、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崩漏等,按脾經隱白穴。 8、出血、淤血、貧血、血不下行:按脾經血海穴。 9、氣血上逆:癥狀——高血壓、鼻出血、頭目脹痛、哮喘等。腎經涌泉穴,相當于足底療法的腎上腺反射區,最實用的功效是在于此穴能引氣血下行。此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則有個前提,就是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顯者適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顯,或此穴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為虛弱),可選用敷藥法。 10、血管老化:老化的血管是可以逆轉的。血管老化是因為血里的垃圾推積在血管,是因為人體血液總量不夠時,肝臟不清洗或清洗比例不夠時,血就變得越來越臟.當人體的血液總量回升時,清洗的工作會重新啟動,原來沉淀在血管里的垃圾同樣會被帶到肝進行處理,問題是這時候的檢查指標都不可能符合目前西醫設定的標準。 ? 14、腰痛的自然療法 1、慢性腰痛(一個月以上),選取小腿肚上的膀胱經飛揚穴,點按5分鐘。氣血淤阻的慢性腰痛,揉腎經復溜穴。 ??? 2、急性腰痛(兩周以內),揉外腳背的膀胱經金門穴,此穴穴位較深,按摩時可用食指關節點按較為有力;揉膀胱經委中穴(按摩委中穴通常能減輕30%的疼痛)。這兩個穴位治療的腰痛主要是針對腰脊兩旁肌肉的。 ??? 3、急性腰扭傷,揉膽經陽陵泉穴。 ??? 4、缺鈣引起腰痛,揉脾經大都穴、公孫穴。 ????5、三焦經陽池穴,小腸經后溪穴。這兩個穴位對腰痛也有較好的效果。 6、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的起因一定是用力不當,但這件事可以是發生在三,五年前,也可以更遙遠,也就是當初曾經有外傷史,由于時間久了自己也忘了,所以腰椎間盤突出只是舊傷的痕跡,你今天提出這個問題,一定有什么不舒服去求醫,是西醫給你的診斷結果,這和你的不舒服無關,因沒有可供分析的資料,只能推測,你壓一下小腸俞和大腸俞,那一個穴位痛就壓那一條經,那一條經壓通了,你的困擾就沒有了。 ? 15、淤血和炎癥的自然療法 1、膀胱炎、陰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因流產留下的后遺癥。揉腎經復溜穴,在太溪穴直上兩厘米處,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于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治怕熱口干、夜間煩躁難眠。 ??? 2、消除諸經在腰部的血瘀積熱,敲帶脈。 ??? 3、脾經商丘穴最善消炎。 ??? 4、潰瘍傷口不愈:復溜。 16、中老年病的自然療法 1、中風是中老年常見病。 ??? 腦中風:揉大腸經陽溪穴。 ??? 中風后舌頭伸縮不自如:揉心經極泉穴、靈道穴、神門穴(泄心經余火),脾經大都穴(接引心經氣血)、太白穴(把肝火之多余能量盡轉于脾經儲存)。 ??? 中風后偏癱:不遂是因半身無氣,只要將氣血灌注到無氣一側就可成功。導引灌注法,健側、患側同時治療,使氣血得以重新均衡分配,當患側解決氣血滋養問題,康復就指日可待。 ??? 中風偏癱的足內翻:揉腎經照海穴。 ??? 中風后半身不遂,手總是蜷縮成拳:點掐手部的八邪穴一分鐘,然后手就能伸開。 ??? 2、帕金森癥:揉膽經風池穴。 ??? 3、眼花目暗、眼瞼下垂、聽力減退、肩酸背痛、起坐艱難、腳步沉重:揉小腸經養老穴。 4、老年癡呆、手顫、精神障礙:揉心經少海穴、神門穴。 ? 17、醉酒的自然療法 1、揉胃經足三里、下巨虛和足底小腸的反射區。 ??? 2、使勁揉肝經的中封穴、太沖穴。 ??? 3、吃生蘿卜、西瓜、蓮藕、梨、藿香正氣膠囊、大山楂丸,這樣可以增強肝的解酒功能。 18、小兒抽動癥的自然療法 按摩膽經風池穴、陽陵泉穴,三焦經支溝穴,腎經太溪穴。 ? 19、高血壓的自然療法 1、高血壓不是一個病,是人體自我調節過程中的產物,是可以完全好的,但人體形成不是一天,要重新調整,到調整完畢同樣是有一個過程的,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條件,而決不是現在西醫的治療方法。用西醫的觀念與治療,那么你就得一輩子吃他的藥。高血壓是有兩種,一種是低血壓偏高,量血壓時低血壓是80,90,100,甚至是110,這種情況下,由于下面血壓高了上面的血壓也隨之升高,他的原因是因為生氣, 也許你會說我最近都沒有生什么氣啊,氣這個東西在人體里面很奇怪,好象是可以儲存的,當你人體的總血流量不足時,氣在人體的腹部,而當人體的氣血上升后, 這個氣也會隨之上升,當你的臉是紅的睡眠又多夢時,你的低血壓就有可能偏高,而這種人如果再大怒,血壓就很快升高了,同時其他的病也會顯現,醫生會說是高血壓引起的疾病.而實際上高血壓只是一個現象,是人體的大怒破壞了人體的內分泌的平衡,用中醫的觀念來講是傷了肝,所以舒肝理氣平肝就可以真正解決問題, 當人體里的氣都排出去了,你的低血壓高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 高血壓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高血壓高,高血壓高是人體當初為了讓自己能夠生存下去,在身體里增加了腎素與血管緊張素,西醫的研究證明腎素與血管緊張素的增加能讓人體的血壓升高,但他們的研究又告訴他們那些高血壓的患者近期內并沒有增加腎素與血管緊張素,這樣一來西醫就沒有方向了,所以在西醫的教材里高血壓就成了不明原因的病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藥把它壓下去.西醫關于腎素與血管緊張素的研究沒有錯,錯是錯在人體是什么時候增加腎素與血管緊張素的?實際上人體是在很久以前就增加腎素與血管緊張素的,那時侯,人體的總血流量越來越少,人體的生命功能在步步下降,肝臟的藏血在減少,肝臟清洗人體的血液的比例在減少,人體的血液的顏色越來越深,血里的垃圾越來越多,垃圾只能沉淀在血管壁上,讓血管的彈性變差,肺氣的下降,肺布水的能力當然也減弱,血液就慢慢地變稠。血液的變稠,血液流量的不足使心臟原來的搏動力不足以把血順利地供到全身,人體為了自救才增加腎素,是幫助心臟提升搏動力,是積極的,是人體的本能。人體的血從心臟送出來后要分布到全身還需要血管的一路加壓,否則是到不了大腦,到不了手指腳趾的,現在由于血管里堆了垃圾,血管的彈性早已今不如昔,為了讓血管運送血液的能力夠,人體又為自己增加了血管緊張素,而這一切人體都是默默無聲地完成的。當有一天人體的總血流量增加了,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問題的矛盾一面就顯現出來了,人體原來加在體內的腎素與血管緊張素還存在,現在血管里的血流量增加了,血管里的血流量多少同樣會影響血壓的高低.,如果人體的血不上升,人體老化的血管不可能逆轉,人體的氣機當然也不可能回升.所以血上升是必定的,血上升后,人體會有暫時的高血壓高的現象,當人體的大腦得到信息反饋,人體會采取相應的步驟來調整。不要把人體看成是一無是處的零部件組裝,要相信人體的能力,他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產物。 ??? 肺經尺澤穴。尺澤穴,為肺經合穴,可治上實下虛的高血壓癥、遺尿癥。轉手腳關節。小腸經養老穴。頭昏腦脹,肝經太沖、曲泉。脾經公孫。腎經太溪。金雞獨立法。 ??? 2、血壓低:煮冰糖、蓮子、銀耳、大棗粥,空腹吃。 3、血壓取決于心臟的博動力與血管里血的流量,血管壁的彈性,你還是一個很年輕的人,血管的彈性應該不是大問題,要老化也沒有那么快,那么就討論二個問題。一個是心肌搏動力的強弱,這是可以通過鍛煉來強化的,跳繩,跑步,打球等。最后一個是血管里的血流量是夠還是不夠。西醫用血色素的高低來說明人體的血是夠還是不夠,這樣的做法是有很大的不足之處的。一滴血的濃度比不能說明人體的總血流量是夠還是不夠。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概念,更沒有檢測的方法,但中醫可以用采證的方法,來了解人體的氣血狀態。譬如,你的手掌的顏色,手臂血管的狀態,嘴唇的顏色,牙床的狀態等。要想讓人體的血多起來倒是很容易,只要滿足兩個條件,人體的血就會多起來。有足夠的造血材料與足夠的造血時間。堅持經常敲膽經讓人體吃下去的食物得到最好的吸收,造血材料就一定會夠,因為現代人不缺少食物,絕大部分的人是吃了卻不吸收.晚上早點睡就有了足夠的造血時間,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他的造血時間是長期生存的特定環境下形成的,我們今天是無力也無法改變的。現代文明讓夜生活變得豐富多采,很多人的睡眠時間違背了人的自然規律,結果傷害了自己,因為人體的造血時間是在天黑以后到半夜一點四十分以前的深度睡眠中,當然現代人不可能每天都在這段時間里睡眠,但你每周至少要有十二小時的深度睡眠是在這個范圍內,你睡得對嗎?? 20、簡單易行的保健功法 1、金雞獨立法:對于高血壓、糖尿病、頸腰椎病等都有立竿見影的療效,還可治療小腦萎縮,預防美尼爾、痛風等病癥。對足寒癥效果更佳。 ??? 2、倒著走路,意念放在前腳掌。 ??? 3、每日臨睡時用熱水泡腳,不用放鹽,有溫經通絡之效。 ??? 4、彌陀掌:把雙手想像成“肌無力”,雙手輪流用腰帶像甩草繩一樣甩開。 ??? 5、拍巴掌:重點在指肚與指尖。 ??? 6、耳部自我按摩法:1)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先揉捏此處,直至該處感到發熱為止,然后再往上提揪15-20次。2)上下按摩耳輪,并向外拉。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按壓和揉捏,使之發熱發燙,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3)下拉耳垂法。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后再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發熱發燙。4)按壓耳窩。先按壓外耳道開口邊的凹陷處,按壓至此處明顯的發熱、發燙,然后再按壓上邊凹陷處,同樣來回按摩按壓至感覺發熱、發燙為止。5)推上下耳根。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后,沿著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勁推40-50次。 ??????7、推腹法:對慢性病很有效果。由心窩向下推倒小腹,若在某個部位發現阻滯點,將它推散揉開。 8、撞下丹田:用拳頭敲打肚臍附近,增長內力。 9、敲膽經:敲膽經是要敲兩條腿,但一條腿一條腿敲還是兩條腿一起敲隨便你。敲膽經只是敲得大腿外側的膽經筋有點熱乎乎,就能刺激膽汁的分泌,并不要求很正確的穴位,當然對針灸穴位比較了解,力求到位,那很好,但對一些對針灸穴位不太了解的人就無需苛求,有敲就有作用,既不在乎穴位正確與否,也不在乎是否完全沿著經絡線路,這要基本上是在大腿外側膽經的通道上就一定不會白敲。也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膽經與胃經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開是不是有難度。敲膽經不需要很大力,不要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一般力度是敲不出瘀青的,如果分量不重就敲出瘀青來了,那是人體本身的凝血因子不足,需要補充膠汁類的食物,中國人有個補品叫阿膠,就有利于人體的凝血因子,其實阿膠的主要成分是驢皮,如果平時有進食豬皮,雞皮等,這個問題就沒有了。如果瘀青是因為敲得太重而造成的,那就輕一點。 ? 21、脾虛的自然療法 1、脾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病后脾虛等,脾經太白。 ??? 2、脾虛便溏腹泄:陰陵泉。脾經太白。 ? 22、暈車與嘔吐的自然療法 1、眩暈:膽經足臨泣。 ??? 2、暈車:坐車前揉心包經勞宮穴,或揉任脈中脘穴取嗝。心包經內關穴與脾經公孫穴合用。 ??? 3、胃氣上逆導致嘔吐:足三里。心包經內關穴與脾經公孫穴合用。 4、飲食不潔引起的吐瀉:尺澤。 ? 23、冰包火的自然療法 癥狀——凌晨4點左右燥熱出汗,白天則畏寒怕冷,診斷為風寒束表,心火內盛。心為火臟,如遇寒氣轉責于肺(火克金)。此時肺中儲滿寒氣,但肺氣不足,難以宣發。故需補肺。 虛寒癥——踏步搖頭法。在后背膀胱經刮痧或拔罐“破冰融化”。上背部冷是肺的問題,中間是脾胃,下段是腎和膀胱。 ? 24、疼痛的自然療法 1、舒經止痛:腰膝痛、肩膀痛、臂肘痛、手腕痛、坐骨神經痛,偏頭痛、牙痛、耳痛、目痛、齒痛、胃脘痛、急性扁桃體炎。三焦經中諸穴,大腸經三間。 ??? 2、消腫止痛:頭面腫、牙齦腫、肩臂腫,手三里。 ??? 3、胸痛:沿膻中上下一刮。 ??? 4、乳房疼痛:膽經肩井。 ??? 5、兩肋疼痛:膽經陽陵泉。 ??? 6、肋間神經痛:膽經陽陵泉。 7、坐骨神經痛:膽經肩井與環跳穴同按。 ? 25、心病的自然療法 1、脾氣急、心煩氣躁:敲打三焦經和小腸經。少府,清心除煩。 2、怒氣沖天:肝經太沖可心平氣和。前一段時間生過氣,很氣,壓太沖穴與膈俞穴。吃三天青皮10克+陳皮10克+三杯水浸泡半小時去煮,煮開就關火,喝水去渣。 3、心中發熱煩躁:同按心經神門穴、脾經大都穴、肺經尺澤、腎經復溜,有牛黃清心丸之功效。 4、心神不寧:肝經太沖至行間,可安心神。心慌意亂,肝經太沖可志定神安。 5、心煩不眠、五心煩熱:少海。三焦經外關與膽經陽陵泉同用,有逍遙丸之效。心里煩熱,肝經行間。 6、愛生悶氣、郁悶、焦慮、憂愁難解:肝經太沖穴按揉到行間穴,可解郁散結,又能舒肝健脾。 7、生氣導致的腿疼:按揉肝經陰包穴。轉關節。 ????8、抑郁癥:敲十指肚。十宣位于十指肚,最能開竅醒神,是高熱昏厥時急救的要穴。中度的抑郁癥:是心臟有積水,你試試看給自己壓極泉穴及心經,時間稍長一點,左右兩邊都要壓。壓后心臟積水減少一些,你的體癥就會減輕,不舒服就會消失。如果是抑郁癥的話,壓腳跟外側的昆侖穴與兩乳連線正中的膻中穴,乳頭外側的天池穴及心包經全部。是什么問題對應的穴位就特別痛,人體會給你最正確的信息。患抑郁癥的人一是從小心包外的脂肪堆積較多,造成心臟的搏動力不足,心脈經常是沉脈,多早博。二是氣血步步下降。你要改善自己治療自己。只要一,讓自己的氣血上升,敲膽經加早睡。二,經常壓或拔罐上面說的一些主要穴位,半年就可以有變化,一到二年后就不可能是內向的人了。 ? 26、氣病的自然療法 1、補氣:癥狀——氣不夠使,吸不上氣。中府為調補中氣的要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補中氣之力最強。同按太白、商丘、太沖,有補中益氣丸之功效。 ??? 2、哮喘癥:尺澤穴,為肺經合穴,可治哮喘癥。 ??? 3、胸悶、惡心:三焦經消濼穴。敲打三焦經和小腸經。如因肝氣不疏造成,推腹、敲膽經、胃經就會有效。心包經內關穴。 ??? 4、疝氣:肋間神經痛,俗稱岔氣。脅痛岔氣:三焦經支溝穴。預防——按摩肝經太沖穴、中都穴、曲泉穴,加敲膽經,常推腹。已病——按摩肝經太沖穴、行間穴、中封穴、蠡溝穴和脾經商丘穴。各種疝氣疾患:敲帶脈。 ? 27、生殖病的自然療法 1、生殖病:脾經三陰交。 ??? 2、生殖器熱癥:陰囊濕癥、小便熱痛、陰部瘙癢等。肝經行間。 ??? 3、濕癥:濕寒、濕熱、風濕、濕毒,肝經曲泉。脾經陰陵泉專去濕毒。 ??? 4、泌尿系統:通利小便:少府、肝經中封。利水道:肝經太沖至行間。肝經大敦是治療男子尿頻、尿失禁的要穴。利尿消腫,腎經照海。水腫少尿,泌尿系統感染,復溜。 ??? 5、小便顏色黃:人體的腎臟是為人體清理垃圾的,當人體的總血流量太少時,人體進入腎臟清洗的血的量也會減少,甚至不清洗, 那時候人體早晨起床后第一次的尿都會是無色透明,或顏色很淡,那是不好的。一般情況人體的尿液應該是有顏色的,但也不會太深,如果你一天內進水量太少或出汗很多時尿的顏色就會深一點。此外,當一個人原來的氣血不足,因此身體里曾經留下過很多垃圾沒有及時處理,現在能力上升了,也就是你身體里的總血流量增加了,人體不僅能處理現在的廢物,同時把以前的垃圾也清理出去時,你的小便顏色就會很黃,這是不是一件好事。你現在在念大學,已過了發育階段,而在你發育階段如果氣血問題是有缺口的話,現在的現象就是非常正常的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人體的血多了以后,會進入肝臟進行肝臟的修理工作,那時候小便的顏色也是偏黃的,那么你就應該早點睡加一點敲膽經使自己的血更多一些,早日修好你的肝臟。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熬夜,大運動量造成人體的腎水制約不住肝肝太旺時也會小便顏色太深的。解決的方法你應該想得出來的。人體是全能的,完美的。善待人體,不要讓人體一直透支(人體當然也有一個收支平衡問題),那么發生在人體身上的問題人體應該是都能解決的。 ??? 6、小便有渾濁尿:就拿你的小便有渾濁尿來講,在你生長發育過程中,你的能量,養分,血液都投入了這一大工程,而生命的其它部分是在低調下進行,其中就有血液的清洗問題,你的牙齦顏色深不深,新的牙齦顏色是否很淡,當初留下的問題當人體能力回升時,人體要重新補救,人體只有在有能力時才會排出濁尿,這可是一件好事呢。對于我的病人,我都會在第一次見面時告訴他前進的路上你會遇到的各種可能,其中之一就是濁尿,中藥不可能讓你尿濁尿,沒有這個能耐,中藥只能調整,推動。人體可以由陰虛轉到陽虛,你還要有意識讓自己由陽虛進入不虛狀態。 ??? 7、便秘:生棗通氣通便,干棗養血通便。壁虎爬行法。肺氣不宣影響大腸傳導,使得大腸缺乏向下推動力。取嚏法可助肺氣宣將,補充大腸向前推動,從而治療便秘。轉關節。敲帶脈。大便燥結,可選內庭。脾虛大便無力,脾經大都。脾經太白。 ??? 8、痔瘡:肺經孔最穴。小腿上的承山穴。肝經大敦。 ??? 9、男子性能力:最關鍵的經絡就是肝腎兩經。兩腿分開劈叉,鍛煉此二經。打通任督二脈對提高性功能很有效。肝經大敦是治療男子陽萎要穴。陽萎遺精,肝經太沖可改善。 ??? 10、生殖器起水泡,在糜爛:肝經環陰器,你的肝偏熱,我想你的嘴唇太紅,上嘴唇太厚,當你的嘴唇顏色由紅轉暗時就可以好了,要求如下:一、清肝膽濕熱的中藥。二、至少每周有三天在10:30以前睡覺(每天在網上搞到一、二點睡的人,中風一定有份)。三、沿著肝經系統圖隔日做二到三次,指壓或拔罐均可(罐在皮膚上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十秒,不要拔出血來),指壓比較痛,但輕輕地壓,一會兒就可以壓通,也就不痛了。 ? 28、腎病的自然療法 腎虛:癥狀——腰酸膝軟、頭暈眼花、耳鳴、脫發、牙齒松動、哮喘、性功能減退、習慣性流產。肺經尺澤穴是最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是這種體質。腎經太溪穴,位于腳內踝后三厘米凹陷中,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虛。踏步搖頭法、震動尾骨法。膀胱經和督脈可以調動人體腎臟的功能。 ??? 腎虛:腎氣虛則補肺,腎陽虛則補肝,腎無火則補心,腎無血則補脾,腎陰不足直補腎。氣不足則不振奮,陽不足則不剛硬,火不足則神不定,血不足則難持久,陰不足則筋易傷。腎虛遺尿遺精,陰谷、太溪。肝經中封,保養人體精血之要穴。 ??? 玫瑰激情強腎功(補腎之峻猛,強身之迅速,無出其右):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寬,雙臂上舉伸直,在腦后交叉(掌心向外),此時小腹向前傾,雙手盡量向上伸直后壓,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然后力量從腰椎發出,令兩臂以最大弧度從腦后向身體兩側壓下來(掌心向下),同時下蹲,兩手最后在兩膝交叉(掌心向內)。結束時意念集中在前腳掌5秒鐘,腳后跟不可離地(在兩臂向兩側下壓時,胳膊不使一點力量,完全是腰在用力),再站起時,前腳掌先用力,作為啟動能量,緊接著將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再腰椎,兩腿不要用一點力量,逐漸站起,兩手一直交叉,從胸前直上頭頂到腦后(站立過程中身體頭腳在后,小腹向前,身體呈弓形)。呼吸法:下蹲時呼氣,站起時吸氣,在呼吸轉換時屏息2秒鐘(最好用腹式呼吸法)。站起伸個懶腰,蹲下再站起伸個懶腰,再配合一點呼吸和兩手交叉就是了。 ??? 左腎隱隱作痛:那是因為你每天早晨第一次小便有泡泡,腎臟正在進行自修理,但來不及排除腎臟及腎經里的積水,腎臟積水所以腎臟位置有點隱痛,腎經有積水所以大腿根部會作痛,如果有拔罐器可以用拔罐的方法循經拔罐,不要拔得很深,淺淺地拔三,四個來回,明天再重復操作,有三天時間就可以解決了。 ? 29、肝膽病的自然療法 1、肝:不可直接補,一補就上火,所以減少肝臟負擔就是補。壁虎爬行法、震動尾骨法。春天常敲膽經、三焦經以通肝氣,刮痧或按摩心包經,以行肝血。疏肝行滯,敲帶脈。肝經太沖至行間,可散肝火。肝經章門,清肝火而補脾。地筋循行在肝經上,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膝為筋之府(跪膝走),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常撥動),督脈的筋縮(掌根揉),膀胱經的膝幗下有個承筋(拳峰點)。心包經曲澤穴滋養肝臟。肝經大敦、太沖是治療慢性肝病要穴。 ??? 2、肝虛:如易倦乏力、陽萎早泄、心恐善驚、血虧不孕、頭脹眩暈、眼花目澀。肝經曲泉。 ??? 3、脂肪肝:根源是脾胃不好,氣血不足。按摩胃經豐隆穴可調理脾胃,降低血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 ??? 4、肝風內動:四肢麻木、腳腿抽筋、臉抽眼跳。三焦經中諸穴。 ??? 5、膽結石、膽囊炎、膽絞痛、膽石癥:膽經中瀆(風市下二寸)、三焦經支溝穴。 ??? 膽結石是用不著開刀的,因為膽結石是當膽汁疏泄通道不暢時,膽汁濃度日益升高造成結晶析出,當膽囊里有細胞脫落物或蟲卵時就凝聚在上面形成膽結石,一旦膽汁疏泄通道暢通,膽結石就自己化掉了。膽結石雖然是石頭,但本身是不會痛的,只有肺熱的時候或肝臟有積水的時候壓迫到膽結石時才會有痛感.你現在不用為結石去煩惱,因為你的結石已在變小,因為結石只有在開始變小的時候才查得出來。你現在只是要解決痛的問題,他有兩個可能,一是肺二是肝,我從上面的資料里看不出你是屬于那個臟,你就把這兩個臟的經絡都壓一下,哪個臟的經絡痛,就是由那個臟引起的.你只要把那個臟的經絡壓通,不僅膽結石不會痛了,其他的不舒服也解決了。而肺的風寒不斷被趕出去或肝臟的能力不斷提升正是膽汁通道在疏泄的表現。 ??? 注: ??? 1)震動尾骨法:雙腿盤坐。臀部離地10至30厘米,再落地撞擊尾骨,使任脈會陰穴與督脈長強穴得以順接。有骨結核、骨質疏松及急性腰扭傷者,忌用此法。站時吸氣,落下呼氣。 ??? 2)壁虎爬行法:主要靠胸腹和腰的力量,但意念應集中在爬上。主要用來打通任脈。 ? 30、腸胃病的自然療法 1、胃痛: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發作,馬上點按胃經梁丘穴有立時止痛的療效。刺激梁丘、足三里或地機,接通足部十二指腸反射區和病灶點的線路,可快速治好胃痛。胃痛,按摩脾經公孫穴。如果疼痛的位置偏于胃脘,要再多揉胃經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的地方,同身寸,三寸是自己四指并攏的距離);偏于小腸部位則多揉胃經下巨虛。胃脘痛,膽經肩井。若屬于慢性胃腸病的治療,胃經豐隆穴則效果最好。心包經內關穴與脾經公孫穴合用,對慢性胃腸炎有顯著療效。 ??? 2、胃堵:敲打三焦經和小腸經。 ??? 3、胃脹:按摩脾經公孫穴。 ??? 4、胃脘部痞滿: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隱白和厲兌。若由肝氣郁結引起,可刺激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商陽。 ??? 5、胃下垂:按摩脾經公孫穴。 ??? 6、抑郁腹脹,揉大腸經二間穴。 ??? 7、消化不良:神門穴。小兒消化不良,肺經魚際穴。 ??? 8、大腸經三間,通腹行氣,泄瀉可止,便秘可通。 ? 31、感冒的自然療法 西醫的感冒藥是把雙刃劍,對造血系統有損害。西醫感冒藥是抑制身體寒氣,減少打噴嚏和流鼻涕,強行將寒氣壓在體內不得抒發,長久如此會演變出很多大毛病。 ??? 其實感冒只要按按穴位、暖暖督脈,很快就會痊愈,而且沒有副作用。 ??? 1、肝經太沖穴可在發燒時發汗。發燒上火,肝經太沖可去熱。身體虛寒,肝經太沖可增溫。 ??? 2、熱病汗不出,肺經孔最穴。 ??? 3、高燒不退,大腸經陽溪。人體發熱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有細菌感染,人體與細菌搏斗過程中,人體的能力有點不夠,會造成心包積水,, 你要讓他退熱,就壓腳跟外側的昆侖穴,壓心包經,壓膻中穴,把耳朵貼在病人的腹部聽里面的流水聲,當流水聲越來越響越來越流暢時,病人的左手的寸脈也一定由沉脈變平脈,這時候,他的熱度就會退下去,如果身體里的白血球與細菌的搏斗還沒有停止,熱度到第二天還會上來,但沒有關系,你就再照樣做,一直到熱度退盡為止。二,是風寒問題引起的,壓風池穴一到二分鐘,再用手摸一下病人的額頭,如果有點涼下去,那么就是風寒問題,就壓胸前的肺經別(只要壓痛的一邊), 要求同上,還可以壓風池,尺澤,魚際等穴。三,有時候從表證看很象是在趕風寒,但壓風池與肺經別都不會痛,也沒有水聲,那么問一下最近小便是否較黃,半夜里是否起來小便,那樣的話,問題在肝臟,以壓肝經為主,尤其是右邊的肝經,是肝熱造成的肺熱現象。四,是由于情緒造成的,你壓一下是太沖穴痛還是背部的膈俞穴痛,太沖穴痛是有生氣壓太沖加心包等,膈俞穴痛是有悶氣壓膈俞穴加心包等,同時都要吃三天到五天的青皮10克+陳皮10克+水三杯浸泡半小時,然后煮開就好,當茶喝.用來破氣與利氣。 ??? 4、發燒,可按肺經魚際穴。 ??? 5、三焦經外關穴。 ??? 6、后背膀胱經刮痧或用取嚏法以散表寒,祛機體之病邪。探鼻取嚏法:用平常的衛生紙縱向撕15厘米,用手搓成兩個紙捻,要稍有點硬度,同時插入鼻孔,紙捻尖要貼著鼻內上壁,這樣刺激性會較強。如已感受風寒,自然就會打噴嚏,噴嚏的多少取決于你感受風寒的程度。打了幾個噴嚏后,頭會略微出汗,這時風寒已去。10歲以下兒童粘膜過于薄弱,不推薦此法。 ??? 7、小孩感冒發燒:推前額,分推眉骨各100下,向外揉太陽穴50下,又分別向指尖方向推無名指,清肺經,最后,推天河水(用拇指從勞宮穴推至曲澤穴)5-10分鐘,可泄肝經之火,補脾經之血。? ??? 孩子三歲半感冒:首先,你的孩子會生病,表示你的孩子身體有能力驅趕已經入侵身體的風寒,這是一件好事,孩子一離開娘胎就與自然接觸,就是自然界的一員,一生必然是與自然界奮力搏斗的一生,這與任何一個人一樣,要與風寒暑熱搏斗,要與細菌病毒搏斗,長大一點還要與七情六欲搏斗。你不可能創造一個特定的環境,讓她與世隔絕。今天她的生病是因為她的血有所上升(與以前比),從你所說的情況看,她的血是進了左葉肝。左肝與胃的關系較密切,帶動了胃,你看一下孩子早晨第一次的小便,顏色偏黃,氣味較重。肝主升,所以胃里的痰會往上涌,這樣情況下睡覺就易打呼嚕.因為胃里有病灶,就易生痰。肝氣往上升會使肺熱,將原來入侵在肺里的寒氣逼出去,就有了似乎是感冒的體癥。這就是為什么有人感冒了要吃午時茶,姜茶,而有人感冒了卻要吃板蘭根。如果不發高燒,最好是什么藥也不要吃,人體自己在修理自己,你總要給他一點時間啊,他打勝一仗,自己就會停的,你讓她多一點休息,多喝一點水,如果口渴得較厲害,可以煮一點石斛水讓她養陰生津,打仗總是辛苦的嗎。你也可以用小兒推拿的方法,幫她捏捏肺經,捏捏肝經,捏捏心包經。老實說孩子沒有什么大病,無非是有風寒,有細菌。經常捏捏上面三條經,生病時一直捏,即使發燒也會好。但是當孩子有風寒要出去時,因為有些發燒有些表癥,我們就人為地用藥把它壓制下去,造成的后果是極為可怕的。有誰知道現代人的糖尿病特別多就是因為孩子時風寒出不去。現在網上求救的那些年輕人都是孩子時的一次錯誤治療造成的后果。讓我們的孩子勇敢地去與風寒搏斗,流鼻水打噴嚏發一點燒是沒有關系的,千萬不要保護過頭,愛之反而害之。 ??? 8、感冒引起的肢體酸痛:膀胱經束骨穴,胃經陷谷穴。 ??? 9、受風寒:人體感受風寒后的反應可以有三種情況(其實風,寒,暑,熱,濕,細菌,病毒侵犯人體時,都是三種狀態),最佳狀態就是打二個噴嚏把寒氣趕走了,其次,就是要趕寒氣但能力尚不夠就會比較纏綿,甚至頭痛發燒,第三種情況則是人體完全無抵抗能力,任寒氣入體表入經絡入腑入臟。第三種情況人體沒有任何不舒服感覺,也沒有任何生病跡象,但是對人體的傷害是長期的(外邪束肺),第二種情況的解決除了服中藥外,用指壓法也可以退燒,去風寒。具體做法如下:一、壓風池穴,如果風池穴痛,發燒是因為風寒造成的,左右各壓二到三分鐘,如果風池穴不痛或不太痛,那么發燒并非因為風寒造成。二、壓肺經別,大腸經別(只壓感覺明顯的一邊),壓到不痛。三、肺實者壓尺澤,魚際。肺虛者壓中府,太淵。上述只能解決外感風寒。 ? 32、頭痛的自然療法 頭痛,先揉整條心經,再掐心經神門穴。不管是什么頭痛,要根治必須要對癥才行,但要不痛到也不難,每天早晨在床上未起床時:一、先壓五分鐘或十分鐘天池穴,把大拇指壓在乳頭外側一寸的地方。二、用雙手八個手指從正中開始,掐自己的頭皮,八個手指輪流用力,要慢不要快,中間壓一分鐘后,向外移動一到二分,再壓一分鐘,再向外移動一到二分,再開始壓,就這樣把整個頭皮壓二遍,這樣頭皮上的積水出去了,心臟的搏動力(壓天池)也有所增強,頭就可以不痛了。 ???偏頭痛,膽經肩井穴、風市穴(直立,將手垂于兩腿外側,中指尖處即為此穴)。我曾經是一個象你一樣靠止痛片過日子的學生,后來工作了,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頭痛,到了四十幾歲又開始頭痛, 尤其到了冬天,要帶二個絨線帽才好過一點。當然也看了不少次醫生,都沒有解決,后來因病自學中醫,明白了一個道理,頭痛的問題并不在頭,而是人體能力不夠時控制不住腸胃的細菌,當你的腸胃里的病灶與頭上的某一部分對應有積水時,那部分就會痛。解決痛的問題只要做二件事,一,直接用你自己的手指甲反復掐痛的地方及周圍,指甲掐的時候要慢慢地停留在那兒,讓那兒的積水出去(你可以仔細摸摸整個頭皮,你會發現,痛的部分的頭皮比較厚,當你反復壓,掐那部分后,頭皮里的積水出去了,頭皮就變薄了,也就不痛了)。二,壓心包經的天池穴,膻中穴或心經的極泉穴,每穴壓二分種,同樣可以讓頭不痛.但這這是一種權宜之計, 要徹底解決你的頭痛問題還是一句老話,要讓人體的氣血上升。只有人體的氣血上升了,也就是窮人要脫貧生活才會好起來一樣,人體的健康才會有保證。 ?? 后頭痛,小腸經后溪穴。 ?? 急性頭痛,三焦經支溝穴。 ?? 感冒頭痛,膽經風池穴。 ?? 頭暈,心包經內關穴與脾經公孫穴合用。 ? 33、婦科病的自然療法 婦科病: ??? 1、脾經三陰交穴。治婦科病萬靈丹,且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能通利又能收攝,能活血又可止血,能滋陰又可利濕,根據各人不同體質而對機體產生有利作用。此穴在腳內踝尖上7厘米左右,小腿脛骨后緣的地方,用手按時較其他部位敏感。 ??? 2、次廖穴(膀胱經)。按摩此穴,使此處疼痛逐漸減輕,相應病癥也會緩解。是調節婦科疾病一個有效按鈕。 ??? 3、痛經:膀胱經的承山穴(小腿)。 ??? 4、月經不調:肝經太沖穴、膽經陽陵泉穴(兩穴合用,有逍遙丸之功效)。 ??? 5、調經止帶,敲帶脈。 ??? 6、肝經大敦穴善治因氣郁不舒引起的婦科諸癥,如閉經、痛經、崩漏,更年期綜合癥。 ??? 7、月經不下,腎經復溜穴。 ??? 8、陰道瘙癢:肝經的蟲溝穴、曲泉穴與脾經的陰陵泉穴。 ??? 9、月經提前:血更虛,肝火比以前旺,所以月經會不斷提前,月經越提前失血越多,對她的身體是非常不利的,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涼血,清肝熱,平她的怒氣,所以要壓下面的穴位:膈俞(在背上,旁開脊椎一寸半,與女生胸罩橫帶子相交的位置上下處),血海(用你的左手放在你女友右膝蓋上,大拇指按到的地方,另一邊就是右手放在左膝蓋上),三陰交(在內踝直上三寸的骨頭邊上,中醫的寸是指病人中指的中間一節的長度),上面的三個穴位是涼血用的,其中膈俞穴還有寬胸開膈的作用,會讓她的心情好一點。 ??? 10、小葉增生:左邊是舒泄肝氣為主,右邊是為脾解郁為主,無論左右,關鍵是生氣,除了吃藥,一定要調節情緒,要開心,另外可以經常壓背上的膈俞穴與腳背上的太沖穴,幫助寬胸開膈。 ? 34、痘痘的自然療法 痘痘其實是體內的痰濁,隨血液在周身流動,由于頭面沒有排毒的出口,只好從皮膚拱出來了,在臉上形成痘痘。治痘痘有兩件法寶:一要健壯脾胃,消除生痰之源;二要打通經絡,給濕毒以出路。 ??? 1、敲帶脈、推腹,同時揉陽陵泉,肝脾健,痰氣消,皮膚自然光潔。 ??? 2、揉肝經太沖和行間兩穴,以補足心血,這樣新鮮血液才能上達頭面,才會把痘痘運走。 ??? 3、敲打大腸經(從上臂到手腕,整條經都要敲),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過來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腸經。 ? 35、十二正經 經絡由經和絡組成,經就是干線,絡就是旁支,人體有12條主干線,也叫做“十二正經”。人體有六臟(心、肝、脾、肺、腎五臟,再加心包)六腑(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每個臟腑都聯接著一條經絡,一共12條經絡。經絡的走向在四肢兩側是基本對稱相同的。走在外側,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走在內側,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胃經。走在中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 一、五行和五輸 ??? 肺、大腸屬金,心、小腸屬火,肝、膽屬木,脾、胃屬土,腎、膀胱屬水,心包、三焦屬火。六臟(心、肝、脾、肺、腎五臟,再加心包)所屬的經絡叫“陰經”,六腑(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所屬的經絡叫“陽經”。 ??? 五輸穴:陰經的“井”屬木,“滎”屬火,“俞”屬土,“經”屬金,“合”屬水。陽經的“井”屬金,“滎”屬水,“俞”屬木,“經”屬火,“合”屬土。井主“心下滿”,是指胃脘部痞滿,郁悶之癥。滎主“身熱”,上火。俞主“體重節痛”,是指渾身酸懶,身體倦怠,關節疼痛。經主“咳喘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 二、經絡和時辰 ??? 清晨3:00-5:00【肺經,服用藥物效果好】《寅時》血氣流注于肺,稱為手太陰肺經。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時過敏性鼻炎及咳嗽、氣喘易發作;有些醫師認為嚴重氣喘患者,應在此時起床服藥,治療效果會更好,且宜吃補肺飲食,如燕窩、銀耳等。肺經主治——呼吸系統疾病:各種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五官病: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經脈所過的關節屈伸障礙、肌肉疼。 ??? 手太陰肺經:上可疏解肝經之郁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諸氣者,皆屬于肺。”氣血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通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肺主宣發肅將,肺是水上之源,肺開竅于鼻,肺主皮毛,諸氣憤郁,皆屬于肺,在志為憂悲,在液為涕,在體和皮毛,在竅為鼻。”人的氣血在夜里3點到5點開始沖擊肺經,此時若出現癥狀,通常要考慮到肺是不是有問題。“調諸臟即是治肺”。 ??? 早上5:00-7:00【大腸經,吃蔬果排便順】《卯時》血氣流注于大腸,稱為手陽明大腸經,此時最適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熱滑腸最好的時間就是此時,由于有助大腸經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時,最好多吃高纖蔬菜及水果。大腸經主治——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氣管炎、發燒、頭痛、咳嗽。頭面疾病:頭痛、面神經炎、面肌痙攣、面癱、牙痛、麥粒腫、結膜炎、角膜炎、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鼻炎、鼻塞。其他:頸椎病、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蕁麻疹、經脈所過的關節活動障礙。 ??? 早上7:00-9:00【胃經,一定要吃早餐】《辰時》血氣流注于胃,稱為足陽明胃經。陽明經是多氣多血之經,此時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是營養能輸送到各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這也是早餐在中醫里很重要的因素。胃經主治——胃腸道疾病:小兒腹瀉、胃脹、胃痛、胃下垂、急性胃痙攣、胃炎、胃神經官能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泄瀉、痢疾、胃腸蠕動過慢。頭面疾患:痤瘡、黃褐斑、頭痛、眼痛、牙痛、面神經麻痹、腮腺炎、咽炎。其他:中風偏癱后遺癥、慢性闌尾炎、乳腺增生、白細胞減少癥、經脈所過的關節肌肉痛。 ??? 早上9:00-11:00 【脾經,禁食辛辣刺激】《巳時》血氣流注于脾臟,稱為足太陰脾經,此時是人體氣血最旺時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熱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傷胃敗脾,即使是脾虛者進行補養,都要很小心。脾為生痰之源。脾經主治——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泄瀉、痢疾、便秘。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月經提前或錯后、盆腔炎、附件炎。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腫。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軟組織疾病。 ??? 中午11:00-下午1:00【心經,適度午睡佳】《午時》氣血流注于心經,稱手少陰心經,很多人說中午不宜劇烈運動,就是擔心在心經氣血充盈時,造成血脈運行紊亂,血不歸經,因此應適度休息,但午睡不宜過久。心經主治——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肌缺血、心慌。神經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癲癇、神經官能癥。其他:經脈所過的肌肉痛、肋間神經痛。 ??? 下午13:00-15:00【小腸經,腸胃要休息】《未時》血氣流注于小腸,稱為手太陽小腸經,此時是小腸經進行清、濁及吸收的時刻,營養吸收到體內,濁物送到大腸待消化及排除體外;未時過后腸胃開始休息,此后的晚餐時間含蛋白質和脂肪、淀粉類食物要少量攝取,否則易在體內累積。小腸經主治——五官病:咽痛、眼痛、耳鳴耳聾、中耳炎、腮腺炎、扁桃體炎、角膜炎、頭痛。其他:腰扭傷、肩痛、落枕、失眠、癲癇、經脈所過關節肌肉痛。 ??? 手太陽小腸經:心臟的晴雨表。不但能預測心臟的功能狀況,還能用調節小腸經的方法來治療心臟方面的疾患。小腸主液所生病者。 ??? 下午15:00-17:00【膀胱經,多喝水利排泄】《申時》血氣流注于膀胱,此為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為腎之腑,兩者均屬水,因此這段時間要多補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以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膀胱經主治——呼吸系統:感冒、發燒、各種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急慢性胃腸炎、肝炎、膽囊炎。泌尿生殖系統:腎炎、陽萎、睪丸炎、閉經、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附件炎、宮頸糜爛。其他: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經痛、中風后遺癥、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痛。 ??? 足太陽膀胱經:殷門穴至委中穴這段膀胱經至關重要,是查看體內淤積毒素程度的重要途徑,有兩條膀胱經通路在此經過,此處聚毒最多。若聚毒難散,體內必生淤積腫物;若此處常通,則癌癥不生,惡疾難成。可用小啞鈴敲擊這一段,從上往下。 ??? 膀胱經為總的排毒通路,無時不在傳輸邪毒,而其他排毒通路(大腸之排便,毛孔之發汗,腳氣之濕毒,氣管之痰濁,以及涕淚,痘疹,嘔穢),皆是局部分段進行,且最后也要并歸膀胱經。 ??? 下午17:00-19:00【腎經,工作完畢多休息】《酉時》血氣流注于腎經,稱為足少陰腎經,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由于此時是工作完畢需稍事休息之時,因此不宜過勞。腎經主治——泌尿生殖系統:急慢性前列腺炎、陽萎、早泄、遺精、術后尿潴留、睪丸炎、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種腎炎、水腫。頭面疾病:頭痛、牙痛。其他:消化不良、泄瀉、耳鳴耳聾、腰痛、中風、休克、經脈所過的各種關節肌肉軟組織病。從下往上。 ??? 晚上19:00-21:00【心包經,晚餐別太豐盛】《戌時》血氣流至心包經,稱為手厥陰心包經,在中醫來說,心包經主瀉、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豐盛,易生亢熱而致胸中煩悶、惡心,因此建議晚餐不宜過膩,餐后要休息,運動以散步的方式最好。心包經主治——心血管系統:心慌、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絞痛、心肌缺血、胸悶。其他:惡心、嘔吐、抑郁癥、中暑、休克、小兒驚風、胃痛胃脹、經脈所過的關節肌肉痛。 ??? 晚上21:00-23:00【三焦經,少喝水】《亥時》氣血流至三焦經,稱為手少陽三焦經,掌管人體諸氣通往各臟腑,是為人體血氣運行的要道,特別是人體上肢,以及排水的腎臟均屬三焦經掌管范疇;此時陰盛,要安五臟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時不要特別壓迫到某側的手部,容易水腫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三焦經主治——五官病:耳鳴耳聾、腮腺炎、偏頭痛、面神經炎、面肌痙攣。其他:肋間神經痛、便秘、感冒、中風后遺癥、肘關節屈伸不利、經脈所過的關節和肌肉軟組織病。 ??? 手少陽三焦經:“三焦主氣”。三焦是調動運化人體元氣的器官,負責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氣血和能量。一是調通水道。《靈樞經》說: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二是運化水谷。《醫學發明》說:水谷往來,皆待此以通達。上焦主納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臍旁;下焦分清泌濁,其治在臍下。 ??? 深夜23:00-1:00【膽經,勿熬夜】《子時》血氣流注于膽,稱為足少陽膽經,此時天地磁場最強,膽經會引導人體陽氣下降,是身體進入休養及修復的開始;熬夜會致膽火上逆,引發失眠、頭痛、憂愁易思等多種神經癥狀,因此宜多休養。膽經主治——肝膽病:急慢性膽囊炎、膽絞痛、各種慢性肝炎。頭面五官病:頭昏、偏頭痛、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耳鳴耳聾、近視。其他: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肋下痛、經脈所過的肌肉痛。 ??? 凌晨1:00-3:00【肝經,愉快入眠佳】《丑時》血氣流注于肝,稱為足厥陰肝經,本經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膽互為表里,相互影響,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養肝,否則就不利肝臟排毒功能。肝經具有調節全身的血液疏導全身,使氣血調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過度壓抑致氣血不暢。肝經主治——生殖系統疾病:痛經、閉經、月經不調、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氣。肝膽病:各種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肝脾腫大、抑郁癥。其他:頭頂痛、頭昏眼花、各種眩暈、癲癇、胃痛等。 ??? 足厥陰肝經:肝功能越好,氣就越旺。“氣有余便是火”,發泄,放屁,打嗝。“肝之液為淚”,哭可迅速化解肝毒,但要及時補充氣血。不可總是哭哭啼啼,否則造成氣血兩傷。“肝開竅于目”,眼睛問題主要由肝來決定:肝血不足眼睛就干澀,視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脹痛發紅。“肝藏魂”。 ? 36、任督二脈 任脈乃陰經之海,總調陰經各脈。任脈主治——泌尿生殖系統:前列腺炎、陽萎、早泄、盆腔炎、附件炎、白帶病。消化系統:胃痛、消化不良、胃潰瘍。其他:失眠、胸悶氣短、腰痛。 ??? 督脈是陽經之海,總攝各條陽經,能夠升發人體陽氣。督脈主治——脊柱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其他:小兒消化不良、頭痛、發燒、中風、脫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退行性關節炎、膽囊炎。 ? 37、經絡使用方法 按摩一定要找準經絡,穴位找不準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如果肚子壓著痛,要看痛點壓在什么經上,然后就按摩腿上相應經絡的穴位就行。胃經痛就按足三里,脾經痛就按陰陵泉。按摩的穴位不敏感則無效。可能有3個原因:1、穴位的位置找得不準確;2、病癥與選穴不符;3、氣血過于虛弱,無法傳導到穴位。 ??? 怎樣找穴位:穴位跟身體其他地方不一樣,當身體生病時,穴位會有反應;用手壓,比其他地方疼;或者感覺發涼,或者發燙;手指壓下去,來回摸摸,里面好像有沙粒或者硬條一樣的東西。有時候,穴位上會起紅點、小豆豆。這些反應能幫你找到穴位,還能讓你發現身體哪兒出了問題。 ??? 使用穴位的手法:1、點按:找到穴位后,用手指肚兒使勁兒往下按壓。如果嫌用手指太累了,用圓珠筆頭、鋼筆帽代替也可以。不僅能保健,關鍵時候還能救命,比如人昏倒時“掐”人中,其實就是點按。2、揉法:手指按住穴位做回旋轉動,就是原地轉圈。要注意的是,一直要有向下壓的力,讓力量透下去。除了手指,還可用手掌、掌根,可以根據身體的不同部位選擇。腰背等肉厚、面積大的地方可以用手掌,手上、腳上或者骨頭縫的穴位只用手指。3、敲打:累的時候想讓身體舒服,就要先讓經絡舒服。攥起拳頭,輕重隨意,沿著經絡走行的線來回敲打。經絡通了,疾病也就離你遠了。敲打和按摩的作用相似,可替代使用(例如敲膽經和胃經)。4、推法:稍使勁,用手掌或者手指沿著經絡移動。腿上的經要由上向下推,胳膊上的經要由下向上推。推法可以推動氣血,讓全身各個部位都能受益。5、灸法:灸法要借用一種中藥——艾草,藥店里有賣成品的艾條或者艾絨。把艾條點燃懸放在穴位上,或者沿著經絡來回移動,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因人而異,以皮膚有溫熱的感覺為好。還可以在穴位上放一塊硬幣大小的生姜片,放一撮艾絨在上面點燃,這又叫“隔姜灸”。6、刮痧法:一塊牛角板,一瓶刮痧油(精油也可),循著受損的經絡,以和皮膚45度以下的角度,輕輕刮拭即可。痧不是醫者刮出來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氣血所到之處推出來的。正確的刮痧是無痛的,就象抓癢一樣,感覺很舒服,出痧很順暢。若患者感覺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煩躁抵觸,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對,白白耗費氣血,而且出痧也不多。刮痧是將粘著在血管壁的淤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來的廢物從尿液排出。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對心臟是很好的鍛煉,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勞宮穴補心血最快,當刮痧出現不適時,按揉左手心的勞宮穴即可緩解。刮痧用搓澡的力度就行。可以先刮最痛的部位,但要找到痛點所在的經絡,最好順著經絡的走向來刮,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7、拔罐法:要求是管留在皮膚上的時間僅幾秒鐘,管拿掉后皮膚的顏色馬上恢復正常,不要象傳統的拔管拔出一個個紅紅的印子,既浪費人體的血又增加人體的工作量。可補可瀉。補,就是用罐數量要少,引氣集中一處。通常在外面拔罐時,總是滿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將氣血引入膀胱經,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這對氣血虛弱的人大為不利。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補腎,就在腎俞穴拔罐;補胃,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 ??? 按揉刺痛的地方用力強些,等于瀉;酸或酸痛的地方有些虛,力度小些,等于補。順著經絡按摩為補,逆著經絡按摩為瀉。按摩時力度輕的為補,力度重的為瀉。按摩時間短的為補,時間長的為瀉。按摩范圍小的為補,范圍大的為瀉。 ??? 麻,經絡還通,只是氣到血未到。酸,經絡尚通,但該處狹窄,流通不暢,氣血虛弱(不足),需補,但不可用過強手法。痛,經絡尚通,但該處擁堵,痛處有氣血在,卻堵住了,氣血正在努力沖撞,稍微用力度大的手法幫助疏通。 ??? 飯后一小時內絕對不能按摩,因會造成腹脹、胃脹,特別是有心臟病的人。 ??? 打通督脈和膀胱經,是改善身體狀況的最好捷徑。 ? 38、飲食保健常識 谷類飲食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紅薯)、芝麻、黃豆、飯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蠶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麥。 性溫:糯米、黑米、西谷米(西米)、高粱。 性涼:粟米(小米)、小麥、大麥、蕎麥、薏苡仁、綠豆。 肉類飲食 性平:豬肉、豬心、豬腎、豬肝、雞蛋、鵝肉、驢肉、野豬肉、刺猬肉、鴿肉、鵪鶉、烏鴉肉、蛇肉、蝗蟲(螞蚱)、阿膠(驢皮膠)、牛奶(微涼)、酸牛奶、人奶、甲魚(微涼)、龜肉(微溫)、干貝、泥鰍、鰻魚、鯽魚、青魚、黃魚、烏賊魚、魚翅、鱸魚、銀魚、鰣魚、鯉魚、鯧魚、鮭魚、鯊魚、橡皮魚、海參(微涼)。 性溫:黃牛肉、牛肚、牛髓、狗肉、貓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雞肉(微溫)、烏骨雞、麻雀、野雞肉、鹿肉、熊掌、蛤蚧(大壁虎)、獐肉(河鹿肉)、蠶蛹、羊奶、海馬、海龍、蝦、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鰱魚、帶魚、鳊魚、鯰魚、刀魚、混子魚、鰷魚(白條魚)、鱒魚、鱔魚(黃鱔)、大頭魚。 性涼:水牛肉、鴨肉、兔肉、馬奶、蛙肉(田雞)、魚、鮑魚。 性寒:鴨蛋(性微寒)、馬肉、水獺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蠣肉、蝸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螄、蚌肉、蜆肉(河蜆)、烏魚、章魚。 果類飲食 性平:李子、花紅(沙果)、菠蘿、葡萄、橄欖、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實(雞頭果)、蓮子、椰子汁、柏字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性溫:桃子、杏子、大棗、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性微溫)、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松子仁、核桃仁、櫻桃。 性涼:蘋果(性微涼)、梨、蘆柑、橙子、草莓(性微涼)、芒果、枇杷、羅漢果、菱、蓮子芯、百合。 性寒:柿子、柿餅、柚子、香蕉、桑葚、洋桃、無花果、獼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菜類飲食 性平:山藥、蘿卜(微涼)、胡蘿卜、包菜、茼蒿、大頭菜、青菜、母雞頭、豆豉、豇豆、土豆、芋頭、洋生姜、海蟄、黑木耳(微涼)、香菇、平菇、喉頭菇、葫蘆。 性溫:蔥、大蒜、韭菜、芫荽(香菜)、雪里蕻、洋蔥、香椿頭、南瓜。 性熱:辣椒。 性涼:西紅柿(微涼)、旱芹、水芹菜、茄子、油菜、苤藍、茭白、莧菜、馬蘭頭、菊花腦、菠菜、金針菜(黃花菜)、萵苣(萵筍)、花菜、枸杞頭、蘆蒿、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面筋、藕、冬瓜、地瓜、絲瓜、黃瓜、海芹菜(裙帶菜)、蘑菇、金針菇。 性寒:慈姑(微寒)、馬齒莧、蕹菜(空心菜)、木耳菜(西洋菜)、莼菜、發菜(龍須菜)、蕺菜、竹筍(微寒)、瓠子、菜瓜、海帶、紫菜、海藻、地耳、草菇、苦瓜、荸薺。 其他飲食 性平:白糖、冰糖(微涼)、豆漿、枸杞子(微溫)、靈芝、銀耳(微涼)、燕窩、玉米須、黃精、天麻、黨參、茯苓、干草、雞內金、酸棗仁、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飴糖(麥芽糖、糖稀)。 性溫:生姜、砂仁、花椒、紫蘇、小茴香、丁香、八角、茴香、山奈、酒、醋、紅茶、石堿、咖啡、紅糖、桂花、松花粉、冬蟲夏草、紫河車(胎盤)、川芎、黃芪(性微溫)、太子參(微溫)、人參、當歸、肉蓯蓉、杜仲、白術、何首烏(微溫)。 性熱:胡椒、肉桂。 性涼:綠茶、蜂蜜、蜂王漿、啤酒花、槐花(槐米)、菊花、薄荷、胖大海、白芍、沙參、西洋參、決明子。 性寒:醬油、面醬、鹽、金銀花、苦瓜茶、苦丁茶、茅草根、蘆根、白礬。 特別注意 1.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2.性溫的食物除夏季適當少食用外,其他季節都可食用。 3.性涼的食物夏季可經常食用,其他季節如要食用須配合性溫的食物一起吃。 4.性寒的食物盡量少吃,如要食用必須加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溫熱的食物。 ? ![]() ? |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