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愛就編 時間:2024-05-09 14:34 閱讀:1290 標簽: 鉤針玩偶 編織人物 編織工作室 編織講師
“從來沒有想過晚年還能成為社區教育的老師……”
原想圓一個大學夢的她,卻因為一雙巧手成了一名老師,
不僅退而不休,反而再創佳績,
用鉤針進行創作,傳承編織技藝。
以“重溫紅色記憶,傳承非遺文化”為主題的系列作品,2023年1-3月在寧波教育博物館展出。這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陳輝明團隊創作的紅軍過草地、飛奪瀘定橋、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巾幗英雄等8組歷史題材作品。戰士們穿著打扮和高舉的黨旗、槍支等都是嚴格按照當時原型鉤織。為了讓作品栩栩如生,丈夫為她買木材、鋸子,學當木工、油漆工,制作了可以亮燈的紅船、瀘定橋上的鐵鏈和橋頭堡等道具。
鉤織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橫幅,長達3.3米,用了5000多朵小花組成,是陳輝明帶領學員們花了45天才完成的。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和慶祝國慶的花籃鉤針作品,高130厘米、直徑90厘米,由牡丹、玫瑰、向日葵、康乃馨、蝴蝶蘭、百合、蜀葵、鈴蘭、郁金香、廣玉蘭等10種不同的花組成,寓意“十全十美”。
陳輝明,鄞州老年大學”開心工藝課程”教師。從事編織、面塑、絲網花藝手工編織40余年,近年在老年大學,社區學院,街道、小學傳授手工技藝,作品曾多次在市級工藝活動中展出,寧波電視臺,寧波晚報,東南商報都有報道。2017年始在鄞州老年大學任教。
1976年,陳輝明作為知青下鄉到臨海農村,因為表現突出,次年就入了黨。那一年,陳輝明萌生了參加高考的念頭,但因弟弟突然生了白血病打亂了計劃。在農村勞作了4年,直到1980年,她才回到臺州汽車運輸總公司工作。
坐辦公室每月領22斤糧票,輪胎修理工則有40斤。為了多領18斤糧票,讓全家吃飽飯,陳輝明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輪胎修理工。她肯鉆研,一年后就在省汽車運輸技能大賽中拿到了理論考試第一名,隨后調到貨運室做調度。1988年,她通過自考考取了大專文憑。
通過努力學習和工作,陳輝明擔任臺州汽車運輸總公司交通系統婦女主任和總公司黨委委員、工會副主席、事務管理處處長。1998年,她通過人才引進來到寧波工作,為下崗女工和軍嫂組建了一個40人的女子管樂團隊,她擔任團長。
雖然工作上很有成就感,但陳輝明一直有個沒有完成的大學夢。2009年,退休后的她實現了為自己讀書的愿望。在鄞州老年大學聽的第一堂課,她清楚記得是學說普通話。
陳輝明的老年大學生身份僅僅擁有了一年。因為一雙擅長鉤針的巧手,她被鄞州老年大學聘為導師。
陳輝明在鄞州城北成人學校、區社區學院、區老年大學、街道社區、小學等開設“開心工藝”課程,教授棒針、鉤針的編織技巧和絲網花、紙藝花等手工作品課。隨著學員的增多,鉤針課從普通班開成了導師班、精品班,到2019年,升級到陳輝明鉤針工作室。
(以上內容節選自:寧波教育博物館、寧波晚報、鄞州日報)